最近看到一则报道——中国篮球“特体队”在秦皇岛成立并集训。所谓特体队就是针对2016年奥运会,集中一批适龄青少年进行特训,抢前抓早地进行准备。这本来事件好事,但当我看到集训队员的资料时,不仅哑然失笑。某某与某某,出生年份1995年,身高2.04、2.05米。在这里我不想说出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不仅未成年,而且还很可能未满十四周岁。他们还只是少年,也许还系着红领巾,但这的确超乎想象。
正常情况下,人的第二次生长发育是在14至18岁之间进行,我们的特训队员在发育的起始阶段就达到如此高度,的确让人欣喜。这不禁让我想到2005年耐克训练营中的一幕,一名美国教练问一个孩子:你多大了?孩子回答11岁。你见过11岁就长得这么高的孩子吗?外教很质疑。其实,那个孩子不高,只有1.92米,不过11岁实在太扯了点,到现在他应该15岁了,身高还没超过两米。
中国运动员的年龄问题以前是体育圈公开的秘密,现在是全国人民皆知的秘密。关于此事还有两则冷笑话。
一名记者问球员:你多大了?球员思考了一下说:你去问球队吧。
另一则来自羽毛球,一名球员更改年龄被曝光,记者问他:你以前参加的青年队比赛是以大打小了?这名队员的回答很直接:不是,他们和我一样大。
去年,《体育画报》记者深入到易建联的小学母校,搞到了他的学籍表,上面的出生年份赫然写着1984年,而不是此前官方给出的1987年。这件事搞的易建联很被动,尤其他在美国打球,老美觉得这种事情很新鲜,喋喋不休地问易建联到底是怎么回事?易建联只能含糊回避。新华社的徐济成老师曾经就此写过一篇blog——《年龄问题不能让阿联一个人抗》,其中有个很好的观点——是易建联改年龄,还是易建联被改年龄。我想,没人喜欢自己的基本资料被改来改去。即便当时易建联想改年龄,还只是体校学生的他也没有能力办成此事。但如果是教练改,不管易建联想不想改,他都没有同教练叫板的资本,甚至没有反抗的意识。
其实,教练也没办法。其他人改了,自己不改就不出成绩,没有成绩就意味着没有一切。这是一个死循环,除非所有人都遵守规则,否则大家只能都不遵守规则。
2008年,在cba的秩序册上人们看到惊人的一幕,多名球员一夜间变老,包括唐正东、张庆鹏、韩硕、易立、胡雪峰、孟达以及房辉等国字号球员。这虽然引起轩然大波,但我们可以看到篮协的勇气,他们敢于掀开遮羞布,正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但既然有勇气掀开,就更应该有勇气做好,只有不再给未来遗留问题,才能从根子上纠正问题。
历史都是现代人创造的,现在动手正是时候。请让这批小易建联、唐正东们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有底气大声说出自己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