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保健。医学博士曾志锋推出了他的新着《你可以不生病》(花城出版社出版),向大众普及实用的医学知识和保健方法。作者在书中说:“我能带给大家最好的礼物,并不是某种具体的方法,而是把你们变成一个个健康专家,自己能独自解决许多健康问题。”确实,阅读这本书,你不仅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了解,而且还可矫正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为健康生活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鉴于此,本版特选摘其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垃圾食品新解
对于人体来说,所谓的垃圾就是人体没法利用的东西。这些无法利用的东西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身体无法排泄的东西,另一种是被我们放进嘴里的垃圾食品。把垃圾食品放进嘴里的动作就像把垃圾放进垃圾桶的动作,我们的身体也就被迫像垃圾桶一样装起这些垃圾食品。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人们是否知道垃圾食品有害健康,很显然,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育宣传做得很好,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垃圾食品有害健康。但是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无法分清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哪些不是。当人们将那些自以为很安全、很健康的食物放进嘴里时,健康也就这样一点点地被替换、被偷空。无知就像一杯杯甜蜜的毒酒,而我们却毫不知情,偶尔还会沉醉在这美味的陷阱中。
其实很多食物放久了我们都会把它们当成垃圾扔掉,但奇怪的是,当它们变成另一种形式,我们却经常不能把它们认出来。例如变成速冻水饺肉馅的猪肉,变成火腿肠的鸡肉,变成果脯的蜜枣等等,我们忘记想想这个猪肉、那个鸡肉在被我们吃进肚子的时候到底在货架上、在贮物室中放了多久了。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们利用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如防腐技术等处理后,看起来还新鲜、吃起来没有怪味,我们就认为那依然对我们的健康有益吗?那些食物,已经放了很久了,但是看起来却没有变质,为什么它们放那么久都没有变质呢?在自然界生存的各种微生物(如细菌之类的生物),具有自然界最强的分解和利用食物的能力,它们都毫无办法,难道我们的身体拥有比细菌更强的消化利用食物的能力吗?显然不是,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防腐剂更是一场噩梦。
不像垃圾的垃圾
许多食物,我们对它们非常熟悉,已经到了毫不犹豫就会放进嘴里的程度,根本不会去思考,这些食物到底是否为垃圾食品,是否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这些食物就是那些不像垃圾的垃圾食品。精制的米面首当其冲被列入这个黑名单,食用油也不例外。将这两种食物作为典型列出来,是因为这两种食物对人们来说是生活的必需,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日三餐都会吃到的食物。从我们把每天进食称为“吃饭”,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个“米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要指出,现在人们对米饭是存在着一些误区的,这些误区不容易被我们发现,但是会给人的健康带来重大的影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一直习惯于以各种米面作为主食,也习惯将油用于各种菜肴的烹制过程中。一直以来,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因为祖辈们传下来的就是这个样子,而身边的人也是这个样子。我们的祖先不是吃得好好的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吃?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弄清楚一个基本的问题:今天我们摆在饭桌上的米饭和菜肴是否还是和我们祖先所食用的一样?
今天的米饭和菜肴与祖先所食用的是否一样?简单分析一下,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以下三点不同。首先,今天的食物与昔日的食物种植的土地肥沃程度不同,生长周期也不同。由于耕作技术的发达,现代谷物生长周期被缩到最短,土地也变得越来越贫瘠,谷物虽然在产量、外观上依赖科技的力量得到大大的改进,但是其营养成分却大打折扣。
第二点不同在于,对谷物的加工工序不同。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运用机械化的手段对谷物进行精细的加工,与我们祖先石磨粗加工相比,看起来似乎进步了不少,但是却使我们食用的谷物营养成分大量流失。
第三点不同在于今天我们摄入米面的量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量都要大,而摄入如此大量米面的同时,大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的量却大大减小。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错位,引起了身体内部生理的紊乱。我们应该很容易理解一个道理,即使是水,如果喝太多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大碗大碗地吃精米面的动作,其实就像在往自己身上捅刀子一样,那种感觉,像是在自残!当然,精米面对健康的威胁并不是来自某一顿饭,我们不会因为吃了一顿白米饭而患可怕的疾病。它的威胁来自于每天都在吃,而且几乎每天都在多次地吃。有道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精米面对健康的影响是需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积累,才会慢慢表现出来,很多人在中年之后,在吃了精米面几十年之后,终于开始出现了各种奇怪的慢性病或是有了些说不清、检查不出的健康问题,这应该不是一个单纯的巧合。许多常见的健康问题,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骨质疏松、关节炎、内分泌紊乱、失眠、焦虑等,与长期过量摄入精米面有很大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