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34阅读
  • 12回复

价医疗费事件之后 反思ICU困境(健康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5-08
价医疗费事件之后 反思ICU困境
     


《财经》杂志

  在近来已曝光的不同医院的数起“天价医药费”纠纷中,尽管患
者病情不相一致,但都属于极难治愈的危重患者,且都经历了长期的
ICU治疗。ICU——这种抢救重症病人的特殊科室——最为稀缺也最为
昂贵的医疗资源,大规模用于终末期病人是否合理?由此引发的医患
纠纷,在暴露国内医院普遍的体制性问题的同时,还有哪些更深层次
教训?

  5月1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发表“ICU困境”一文指出,如何科
学、有效地使用ICU,国际医学界的共识是:只有让“最适宜”的病
人接受救治,ICU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ICU收治的,必须
是确能受益于加强治疗从而获得治愈可能的危重病人。而目前医学尚
被认为不可救治的病例,如晚期肿瘤、脑死亡、临终状态等,均应限
制进入ICU。

  一位专家告诉《财经》,目前国外制订了一系列针对危重病人的
评分系统,根据医生对病人的危重程度评分,决定病人是否合适进入
ICU。但在现阶段的中国,情况则复杂得多。ICU病人的收治往往难以
根据正常原则进行,其中病人的经济负担能力往往成为判断标准之一。


  除了经济实力相当可观的病人,中国的ICU病房里另有一类长期
入驻者——高级离退休干部。这类人群的医疗费用由各级政府的财政
完全承担,往往成为大城市ICU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专家认为,这一
类凭借制度安排对ICU资源的占用,亦暴露出中国医疗体系内一个严
重结构性缺陷——对慢性病和急性病未能区分诊治。

  从效用角度来看,ICU救治效果最显著的,通常是那些严重的急
性病例。而慢性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医治特性与急性病相反,一次
性费用低,但治疗时间长。在国外,老年慢性病常通过家庭病房、社
区医疗或护理院等途径予以关照——而这些亟需的、能够缓解公共卫
生体系紧张状况的渠道,在中国却处于基本缺失的状态。

  《财经》的报道指出,不恰当使用ICU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稀
缺资源的有效利用。而数起“天价事件”的出现又在提醒人们,医院
不合理使用ICU,病人家属非理性要求占用ICU,还会引致医患矛盾的
激化。而除了成本高昂,ICU特殊的治疗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
医院原本就脆弱的计费方式更趋混乱。

  最近,卫生部对几起“天价医疗费”事件做了调查处理,反映了
其整顿“乱收费”的决心。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以撤换等行政手段
处理此类事件,既不能在制度改革意义上收治本之效,也未触及几起
事件的起因——ICU资源分配问题。

  不只一位医学界权威人士对《财经》表示,像哈尔滨“天价医药
费”事件中死者翁文辉那样的病况,正是属于不该收入ICU的病人—
—真正符合病人及其家属利益、也符合医疗原则的措施,应该是降低
所有治疗标准,予以维持性治疗。

作为这种观念的逻辑延伸,另一个更为激进的呼声是“拒绝抢救。”
有感于中国医疗资源被大量不公平使用的现实,一些社会活动人士发
起了“拒绝抢救”宣言,主张人们预先对弥留时是否需要重症救护予
以表态。但具体到实施,“拒绝抢救宣言”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
战。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liu_redsnow
发帖
3119
啄木币
13806
鲜花
633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5-09
说的在理!
触到根本问题了。
离线lovekaka
发帖
1989
啄木币
2004
鲜花
169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5-09
离退的高级干部,呵呵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5-09
好文章,用经济角度来分析的透彻,但是中国的大环境在这里放着,看似最简单的最有效的方法却又成了最不可能实现的.
遗憾
离线lovekaka
发帖
1989
啄木币
2004
鲜花
16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5-09
引用第3楼shenlang0072006-05-09 12:28发表的“”:好+wenzz.......


经济学角度,难怪你喜欢朗咸平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5-09
引用第4楼lovekaka2006-05-09 12:30发表的“”:经济学角度,难怪你喜欢朗咸平

楼上认识,呵呵,我还以为没有人知道的哪
离线lovekaka
发帖
1989
啄木币
2004
鲜花
16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5-09
引用第5楼shenlang0072006-05-09 12:31发表的“”:楼上认识,呵呵,我还以为没有人知道的哪



呵呵,学医的也不是都不知道经济学家的,我也很崇拜他啊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5-09
引用第6楼lovekaka2006-05-09 12:47发表的“”:呵呵,学医的也不是都不知道经济学家的,我也很崇拜他啊



呵呵,他的精神值得钦佩,
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男孩,
起码我们知道了某些事情的背后的"故事"
离线lovekaka
发帖
1989
啄木币
2004
鲜花
169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5-10
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阿,而且也敢说还善于炒作包装,我觉得他是个很有头脑的学者,真正有良心的学者
离线xyzmoon
发帖
7033
啄木币
8336
鲜花
1059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5-10
引用第8楼lovekaka2006-05-10 12:29发表的“”: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阿,而且也敢说还善于炒作包装,我觉得他是个很有头脑的学者,真正有良心的学者


觉得要真正说的话有分量
医生也必须学会炒作包装
神话一下……
离线lovekaka
发帖
1989
啄木币
2004
鲜花
169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5-10
随 机 事 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花去书薄费 23 个啄木币,声望+1


林先生分析事物现象都是用事实说话,从历史出发,深入浅出,思接万通,笔触千言。
比国内的汪丁丁,厉以宁之类的经济学家好的多了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5-10
顶尖不敢说,
但是思路没有中国化,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离线liu_redsnow
发帖
3119
啄木币
13806
鲜花
633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5-10
随 机 事 件哈哈,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天上掉下 9 个啄木币砸在你头上!
引用第9楼xyzmoon2006-05-10 12:32发表的“”:觉得要真正说的话有分量医生也必须学会炒作包装神话一下……


严重同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