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一词对许多中老年朋友来说,可能是略有所闻,但康复医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一般的治疗及保健医学有什么不同?它能给我们中老年朋友出现的健康问题提供哪些帮助?...... 相信大家还存在着许多的疑问。
从汉语"康复"的字义来理解,似乎康复就是指使患者病愈,恢复健康,就象我们常对病人说的那样"祝您早日康复!"。事实上康复的含义与我们平时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出入。在英文中,康复医学称为"Rehabilitation medition","rehabilition"一词在中世纪的欧洲,是指因犯戒而被开除出教的教徒,在禁令取消后重入教门,后来又用以指犯人改造新生而回归社会。到了近代,国际上一些致力于残疾者医疗和福利工作的先驱们认为,应将残疾人事业提高到帮助残疾人重新获得做人权利的高度加以认识,并在1910年倡导将残疾者的医疗福利事业统称为rehabilitation(康复),从此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信念和理论逐步得以形成,并最终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学科。
康复医学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却也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医学的古代典籍中,也能找到原始康复医学的内容。但现代康复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至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起,为适应战伤残疾人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尤其借助于二战积累的康复工作经验和对康复效果的确认,在战后的年代中康复医学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迅速发展。尽管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由于服务对象,采用手段和治疗预后等都有显著的特点,故有人称康复医学为"第三医学"。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也许某一天,我们中有的人突然遭受了某一事故,或不幸染上了某一疾患,经抢救生命无碍,但身体残留了一些问题,也就是说落下了残疾,生活和工作都面临着许多困难,这时,一般的临床治疗已无能为力。康复医学的任务就是,从受伤或发病的一开始,就考虑如何将伤病对未来功能障碍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发挥残存的功能,并将调动起来的功能适度地运用在实际生活的活动和工作的操作中。所以,接受了康复干预的残疾者,与其面对失去的功能哀怨焦虑,莫如更加关注仍保留的健全部分,尽可能地挖掘潜力,使身体的整体能力仍保持在自立或相对自立的水平,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能,为社会继续创造价值。所以说,残疾人决不等于废人。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除了身体或精神有障碍的人以外,另一个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人口老化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老年人口在许多国家都有增长趋势,我国也不例外。据新近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全国人口的9%,据预测,到2000年将占10.5%,2020年将占16.6%。我们知道,身体障碍与年龄老化一般成正比,年龄越大,疾病的发生率越高,出现障碍的可能亦越多,这正是令老年人及他们的家属所担忧的问题。怎样使老年人生活不求人或少求人,怎样使他们能尽可能地活动自如,继续享受参与社会、贡献社会的乐趣,怎样帮助他们解决或减轻一些难言的苦恼及羞耻感,恢复做人的自信与尊严,这些都是康复医学所关心的问题和应承担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