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79阅读
  • 0回复

基层科研三“秘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车驰
 

发帖
4860
啄木币
13466
鲜花
153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11-12
作者:qq3000

  直到今天也许还有人认为,写论文、搞科研是大城市、大医院、科研单位和医学院校的事情,而农村基层医院不是搞科研的地方。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农村基层医院不但能搞科研,而且还大有作为!关键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做科研工作的有心人!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我1966年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农村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除了紧张而繁重的医疗工作以外,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于写医学论文和搞科研工作。自1982年在医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豆腐块”文章至今,在全国各级医学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交流66篇医学论文,还有9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并入编论文汇编,我还获得省政府、卫生厅等颁发的科技进步奖15项。笔者还参与编写和出版了《临床内科学》、《实用神经医学》、《神经病学》等四部专着。此外,本人还承担着我国公开发行的两本医学杂志的编审工作。由于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政府给了我很高的荣誉:1996年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也许有人会问:一名基层医院的医生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医学论文,得到这么多荣誉?

    笔者在此将本人写医学论文和搞科研的三条“秘诀”说一说,也许能解开这个疑问。
    一是在平时工作中勤于思考,提炼素材,因为许多论文题目就在你的身边。
    例如在抢救一位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时,发现基层医生错误地选用了洗胃液,我觉得这是一个较好的反面资料,于是我立即调阅近3年来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住院病历,经过整理分析,先后写出了不同内容的3篇文章,均被医学杂志刊用,其中一篇被评为优秀论文。再如,在工作中发现一张不合理处方,便紧紧抓住这条线索,通过调查整理,写出了“临床不合理用药30例分析”,被杂志刊用。

    二是紧密结合临床工作选题,“扬长避短”,突出实用性。
    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一般不搞基础性研究工作。笔者就是从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入手,强调文章的实用性。例如,笔者发现基层医院对低颅压综合征和一些不典型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不足,于是就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分别写了文章。文章发表后,其中“不典型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一文又被全国发行的专着收入。

    三是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选题。
    不辞辛苦,搜集资料,虚心向专家、上级同行请教,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提高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例如,在“事件相关电位临床应用的研究”中,笔者虚心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等专家学习、请教。由于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得到一些专家的悉心指导,其七篇系列论文才得以完成并相继在各专业杂志上发表,其中有两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2003年该项目被评为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