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儿,女13岁,呕吐6+小时由下级医院转入。PE:T37。2,BP正常。神略萎,面色不好,全身汗多。咽部稍微充血,心律10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无牙痛,肝脾不大。四肢稍凉,无大理石花纹。下面查的血RT正常。作了心电图。接诊大夫刚刚参加工作半年,草草的看了心电图,判为窦性心动过速,没有仔细询问下级医院的处理以及转院原因考虑诊断为:上感,胃肠炎,轻-中度脱水。遂与补液对症治疗。然后就下班回家了。当时是周六,接班医生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加重,查电解质钠、钾略低,认为补液不够,继续补液。当晚病儿持续加重,“脱水”始终没有改善,大汗淋漓,第二天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后来死亡讨论时仔细看心电图,T波有明显改变。记录中也有心音低钝描述,最后尸检:病毒性心肌炎
虽然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非常高,谁遇到谁倒霉,但是如果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的花,是可以发现很多正确诊断的线索的。这个病例给我们这些启发:1、有呕吐,腹痛。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首发症状为腹痛呕吐者比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幼儿常为就诊原因,年长儿主述心悸胸闷的发生律还没有呕吐腹痛多见。遇到这类病人,切莫随便诊断胃肠炎。2、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时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尤其是在门急诊见到面色苍白,汗多的小儿,可要多个心眼阿。3、脱水久不能纠正,或者症状与病程、处理不符合的时候,应该检讨诊断。4、心电图结果不能正确研判。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的心电图表现很不典型,应该在持续心电监护下尽早发现严重心律失常。5、仔细询问病史,发现有1周前上感史,这是病毒性心肌炎病史方面的重要线索,当然你要想到才问得到。6、仔细询问下级医院转诊原因,该病例就是他们发现“脱水”不好纠正,心电图异常。这个应该是给你提醒了,但是可惜由于没有想到这个病,根本没注意下级医院的描述。7、对于转诊的病人,切莫随便以常见病就打发了,一定要留个心眼,多问为什么。要知道,下级医院有时候由于比较小心,考虑的比你还要多些。
男,4岁,因“反复流脓涕3周”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周无明显诱因而出现流脓涕,味腥臭,无咳嗽,无发热,以晨起为着,体温正常,就诊于附近诊所,予口服抗生素2周无效,静滴抗生素1周无效,遂就诊于本医院,胸部正侧位片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增高,余未见异常。由于没有仔细的检查鼻腔,便诊断慢性鼻窦炎,静滴抗生素1周,未见好转,仍流脓涕,味腥臭,后来我的一个同事问我有没有仔细的检查鼻腔,我说没有,于是我又仔细的检查鼻腔一遍,发现鼻腔深部有一块异物。夹出来一看原来是棉纱块,再详细询问病史,患儿母亲说一月前患儿鼻出血,为止血,塞入棉纱,塞入鼻腔内的棉纱忘了夹出来,至此才恍然大悟。异物夹出后,第二天患儿便没有流脓涕,鼻腔无腥臭味,第三天患儿便没有流涕,鼻腔无异常气味,病愈出院。将鼻腔异物误诊为鼻窦炎,长期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贻误病情,又导致细菌耐药,或菌群失调增加进一步感染的机会。实在是不应该呀。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临床上的例子是举不胜举,所以我们临床大夫要仔细的规范的体格检查和慎密的临床思维;要严密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儿科大夫要腿勤、眼勤、手勤、耳朵勤、脑子的转速更要勤。当儿科大夫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才能干好这份工作。尽可能避免误诊和医疗纠纷。
一岁三个月患儿,因精神欠佳4小时急诊入院。上午活动如常,下午精神减,拒食,不烧。体查,呼吸稍快,28-30次/分。余未发现特殊异常。血常规示WBC约1.4万。急诊胸片示左胸肿物,非实质性,可见小透亮区,左肺缩小,纵隔右偏。急请胸外会诊,考虑左胸肿物性质待查,肺脓疡不排。与左胸穿刺,抽出白色乳靡样物。当时考虑是不是淋巴回流受阻所致。因患儿病情危急,急诊手术探查,患儿死在手术台上。结果出来是膈疝。
从此起病较急、呼吸增快的患儿我都特别慎重。
例1:男,3岁,因抽搐1小时入院。玩耍中突然抽搐并昏迷。PE:
体温正常,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双眼睑微浮肿(初时未留意),
双瞳对光灵敏,两肺音粗,无罗音,心率快,心律不齐,心音有力
,腹部(-)双下肢无浮肿,左足跟见一小脓疮,NS(-)。急诊诊
断:抽搐原因待查:杀鼠药中毒?(本地属常见病)入院后予止痉
等疗效差,胃内容物检查(-)。同时不除外心源性,予强心、利
尿处理,后见排洗肉水样尿,Rt:WBC++RBC+++,确诊急性肾炎并
高血压脑病。(因本院系基层医院,无小儿血压计,7岁以下不常
规测血压,后测血压示150/90mmHg,经降压后神志转清。追问病史
,病前两日尿量似有减少,余无特殊。)
例2:男,4岁,因抽搐5小时入院。既往自7月龄开始反复出现面色
苍灰、抽搐等,并常诉腰痛,玩耍中常出现面色苍白,蹲踞后可缓
解。PE:面色及全身皮肤苍灰,唇、四肢发绀,鼻扇(+)两肺遍
布罗音(见吐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心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双下
肢无浮肿,NS(-)。入院诊断:肺炎、心衰、脑病?肾炎并循环
充血、高血压脑病?也是后来测血压155/100mmHg,心衰不好解释,
后确诊嗜铬细胞瘤,予立其丁降压病情好转。
患儿6个月,呕吐、血便1天,伴有发热,体温在38C左右,呕吐为胃内容物,大便为暗红色,每次量少,次数多,小便正常。查体:心肺正常,腹软,未触及包块,肠鸣音稍活跃,大便常规检查WBC、RBC 3+,腹部平片检查可见有少量积气,未见液平。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处理,但病情无好转,第二天主任查房考虑为肠套叠,建议进行肠气钡造影检查,果然发现为肠套叠,并进行了复位治疗。病人很快好转出院。想想多亏还可以不需要手术治疗。
患者,12岁,男性,发热1天半腹胀入院,查体:体温39度。腹胀,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为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略亢进。急查血,白细胞11.2×10的6次方,肾功离子正常,腹部B超示腹水。入院诊断腹胀待查,给予抗炎补液治疗,因患儿腹胀明显,给与胃肠减压。经过用药,(未使用激素),体温正常,但腹胀无明显缓解,经外科会诊,考虑感染的可能大,建议抗炎补液观察,但腹帐加重,排稀便,豆油色,再请外科会诊,做腹穿抽出血性液体,向家属交代,行剖腹探察术。术中诊断:坏死性阑尾炎,继发性腹膜炎。
此患儿的特点是,发热半腹胀,无转移性腹痛,血象高的不明显,经过抗炎治疗后很快平温,所以很难考虑阑尾炎
[ 此贴被康复医师在2006-06-06 21: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