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26阅读
  • 6回复

[贴图]李爱珍当选美科学院外籍院士让中国科学界尴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ambrian
 
发帖
237
啄木币
2
鲜花
1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7-05-25
— 本帖被 欣宇 从 :: 精品贴图 :: 移动到本区(2015-08-29) —
中国女科学家当选美国院士 至今当不上国内院士
  “要问我为什么李爱珍没有当选中国院士,我只能说科学鉴定上没有一个标准秤,可能是她研究专业的领域太小,中国和美国对其研究成果贡献的认定标准不一样。”昨晚,认识李爱珍20多年、同样无缘中科院院士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均铭如是说。当日,一篇题为“中国女科学家李爱珍当选美国院士仍无国内院士头衔”的报道在网上引起网友争论。
  刚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李爱珍,1958年复旦大学毕业, 1958-2006
年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上海治金所)任职, 1988年晋升研究员,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先后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马普学会作访问教授。1985-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治金所半导体材料研究室室主任, 1993年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室主任兼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997-2004年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88-2000年863新材料领域电子、光电子材料专题负责人。2003年当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工程科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此奖项。1985年至今先后获国家发明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20项; 发表论文230余篇, 三个专着篇章;国家发明专利21个,其中授权6个,受理15个, 获国际发明展银奖1个。这样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学家,竟然不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1411名院士的名单中。李爱珍在国内竞选院士的历程可谓坎坷。她先后参加2001、2005年的科学院增选和2003年的工程院增选(有些网页显示她还可能参加过1999年的科学院增选),居然屡次不中。李研究员现已年过七旬,根据近几年的增选情况来看,以后估计机会更加渺茫。如今却墙内开花墙外香,被学术水平与中国两院不在一个数量级的美国科学院选为院士,这是中国科学界的光荣还是耻辱?一方面,中国的许多院士名不符实,被奚落为和美国一二流大学助理教授同等水平,还有的甚至抄袭剽窃,学术不端;另一方面,真正作出重大贡献、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学者们如袁隆平、李爱珍等却屡遭排挤,得不到应有的荣誉。这些怪现象只能说明中国科学体制的病态和科技评价体系的种种弊端。科技界的官老爷们是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3条评分
achilles小新 鲜花 +1 - 2007-05-25
浮生若梦 鲜花 +1 - 2007-05-25
小竹子 鲜花 +1 2007-05-25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火云
发帖
24
啄木币
159
鲜花
4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5-25
真正作出重大贡献、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学者们如袁隆平、李爱珍等却屡遭排挤,得不到应有的荣誉。这些怪现象只能说明中国科学体制的病态和科技评价体系的种种弊端。


唉,到处都这样,可悲啊!
离线团团
发帖
1331
啄木币
3053
鲜花
19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5-25
啊?!
袁隆平竟然还不是院士啊
震惊中
离线易水寒
发帖
821
啄木币
865
鲜花
85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5-25
呵呵
哪个国家没这样的事
毕竟世界是不完美的
错能改正就是好同志
日本科学家 田中耕一 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当时只是东京一个研究所的“倒数第二级低级别的研究院”
曾经申请到早稻田作学术报告被拒绝
呵呵
离线易水寒
发帖
821
啄木币
865
鲜花
85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5-25
田中耕一获诺贝尔奖的震撼


胡伟 文


  今年日本首次有两名科学家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如果说10月8日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柴昌俊获物理学奖是在预料之中的话,那么翌日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却着实让日本人吃了一惊,因为在此之前,43岁的田中只是生产科学测试仪器的岛津制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师,既非教授,也非博士、硕士。日本学术界乃至化学界对田中耕一一无所知。

  据报道,田中发表的论文很少,导致他获奖的成果是他1987年为京都的一个专业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该文在生物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引起了欧美学术界的重视,今年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然而,这样的发现居然在日本学术界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倒是德国学者发扬光大了田中的方法,美国的学者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加州大学有两位学者曾专程到日本与他交流并要求合作。正是这些欧美学者在自己的论文中介绍了田中的原始论文,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一个重要依据。据说推荐田中获奖的就是美国和德国的学者。田中获奖后,荣誉和褒奖纷至沓来。小泉首相为这一“晴天霹雳式的消息”专门向田中发去贺电,并邀请他到国家生物工程战略会议演讲指导。田中所在的岛津制作所也不惜打破常规,拟设立由他任所长的“田中诺贝尔奖研究所”,并决定授予田中1000万日元的奖金,还破格将其晋升为执行董事级别的研究员。而在此之前,田中的发明和专利只获得企业1.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00元)的奖励。虽然他的专利和产品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相当于上亿元人民币。

  亡羊补牢当然无可厚非,但能不能在一个人才还没有获得荣誉之前就给予人家应有的关注,而在事后又能多一点平常的心态,让其继续专心致志搞科研呢?田中在日本的境遇,确实让笔者感慨系之。假设由国人来评这个诺贝尔奖的话,我们能把这个奖颁给田中这样的没有职称、没有头衔的“小人物”吗?(《北京科技报》2002.11.4)
1条评分
小竹子 鲜花 +1 值得深思 2007-05-25
离线cambrian
发帖
237
啄木币
2
鲜花
10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5-26
引用第4楼易水寒2007-05-25 22:46发表的:田中耕一获诺贝尔奖的震撼 胡伟 文 .......

好贴
离线易水寒
发帖
821
啄木币
865
鲜花
8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5-26
谢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