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01阅读
  • 6回复

[音乐]听李娜演唱的“苏武牧羊”(转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我的九月
 

发帖
7303
啄木币
80
鲜花
108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11-21
— 本帖被 欣宇 从 【天籁之音】 移动到本区(2015-08-29) —
我不是搞音乐的,也不是一个歌迷,但我喜欢听歌,特别喜欢一个人休闲时静静地欣赏歌曲。近一年来,我喜欢把同一首歌或同风格的歌典及音乐,通过网上收集起来去欣赏。就是近日,我听了李娜的歌,很有感概,后来,专门欣赏了李娜唱的“苏武牧羊”这部声乐套曲,十分地震撼!认为这是李娜的 “绝唱”,真正的绝唱!当我在网上向网友们推荐时,他们都只知李娜的“青藏高原”,却不知李娜的“苏武牧羊”。但当他们欣赏完“苏武牧羊”后,都与我有同样震撼的感觉。不知为什么,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作曲家谷建芬的评价:“李娜在‘青藏高原’的演唱中,唱得登峰造极,但这还不是李娜音乐才能的全部。”那李娜的音乐才能在哪里呢?莫不就是她演唱的“苏武牧羊”?!2006年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试论李娜的演唱艺术》一文中曾指出:李娜演唱的苏武牧羊“给大家建立了继《青藏高原》后的另一个高度”。

“苏武牧羊”声乐套曲问世发行于1997年,是李娜皈依佛门之前的最后一次录音。可以说,这是李娜出家前的绝唱吧。网上一直说李娜是一曲“青藏高原”歌罢后出家的,这似乎是不贴切的。“青藏高原”录制于1994年底,1995年《天路》正式播放,1997年在歌坛火爆。而“苏武牧羊”录制完后,李娜就走了。词作者田青后来是这样回忆道:“自从与她一起审听过一次录音的样带之后,便再没有见过她。”对此,音乐制作人黄荟也回忆道:“只是我们当时都疏忽了,她做完唱片之后一直在设法将《苏武牧羊》搬上舞台,以此证明那几个极端高音是她自已唱的。没想到她会在这个当口走掉。”1997年,对李娜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决定出版第一张专辑《李娜影视歌曲精选》;这一年,她歌唱的“青藏高原”在歌坛火爆;这一年,她演唱的“苏武牧羊”正式发行;同样是这一年,她的遁入佛门消息传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李娜是在推出专辑,在“青藏高原”走红时,留下了“苏武牧羊”这一绝唱,按着自己的意愿“回家了”。只是,李娜的这一绝唱近十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在网上李娜吧里,有一个叫着西山采茶的网上作者这样写道:“大概是2007年起,我陆续看到有人盛赞《苏武牧羊》并极力推荐,称是一曲绝唱,断言该曲除却李娜,中国再不可能有第二人也能够演唱出来。这种激进的言辞反而让我对歌曲本身产生了畏惧感,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什么歌曲特异到只有某个特定的人物才可以演唱,那它就不会是一个好歌。我既定的印象里,歌曲本身的魅力不止是在于它好听它打动人,更重要的一点,它具有群体性,是大众的心声。既然是大众的语言,那最终它就应该可以用大众化的表达来完成。歌曲有了普遍的适应性,那么就是歌曲的价值所在,我们讴歌,是为表达情绪和思想,如果歌唱到常人无法企及的程度,那不就成了寂寞的孤芳自赏?因为深信好的歌曲从旋律上就不排外,就可以渗透人心,直到08年中,我都没有对《苏武牧羊》产生过什么冲动好奇心想去一听为证、是否真如人所说的那样。直到亲自听过这个歌曲,被《骁歌》震的无法说话,这时候对于歌曲演唱才有了新的理解,这样的歌曲,用无形的压力告诉人,什么叫做——绝唱。”随后,西山采茶就在网上收集整理了一篇专门介绍李娜演唱的“苏武牧羊”专题文章,叫着“激流迸裂听绝响—记声乐套曲〈苏武牧羊〉(修订版)”。这篇网上文,目前大约是网上比较集中专题并较详细介绍李娜演唱“苏武牧羊”的。

此外,还有一篇从音乐美学角度评论赏析并着重探讨《苏武牧羊》成功的论文,就是《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发表的李惠莉《论声音套曲〈苏武牧羊〉的艺术特色》。该文其中就专门谈到了李娜在套曲中的演唱突破和创新,指出:“她丰富的声音表情和超实力的演唱技巧,以‘开放而贯通’的近四个八度超宽音域亦民、亦通、亦戏、亦原生态、亦随心所欲的演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综合演唱实力的巨大魅力,成为她演唱技巧的大汇演……”。紧接着评论到:“李娜在〈苏武牧羊〉中的七段不同情绪的唱段中对作品的恰到好处的情感把握是令人折服的:‘序歌’的沧桑悠远、刚柔相济的深邃;‘骁歌’的高猛高音、真声呐喊的震撼;‘牧歌’的凄婉落寞、狐独无奈;‘琴歌’的离愁别绪、感时伤怀;‘春歌’的俏皮活泼、幸福喜悦;‘酒歌’的狂放激越、长歌当唱和近乎超级唿哨的高音以及‘尾歌’的诗情画意、哲理与启迪,构筑成一部史诗般的浩瀚音画和一部涵盖人生悲欢离合、喜恕哀乐、酸甜苦辣直到灵魂深处为之颤动的大戏。从而经历了除李娜之外任何歌手都无法完成的一项最大考验与历练。”

对李娜演唱的“苏武牧羊”感受很深的其中有作家孙喜玲,她在2006年6月6日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苏武牧羊》中的‘出塞’,是千古第一牧羊人的悲歌。一声苍凉的呐喊,突兀地爆发出来,石破天惊,似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呼啸而致。那悲壮的高音中揉进了沙哑的呲啦声,犹如书法家狂草中的枯笔,自有一种浩大的气势。随着李娜的歌声,你似乎看见苏武披着破烂的衣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怀揣一根光秃秃的节杖,心中蕴藏着不灭的信念和对祖国忠贞的挚爱,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中神情忧郁地缓缓走来。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的磨难,说不尽写不完。是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给了他不改初衷的勇气。‘秦时的明月依然明艳,汉时的雄关已经不见,多少英雄的伟业已经被风吹散,一个牧羊人的歌声永留人间。……’酣畅淋漓,摧肝裂胆,唱出了大悲大愤大感慨。听来真如醐醍灌顶。”孙喜玲并感概到:“因为有了李娜的歌,我们从此不必再为当代歌坛的精神苍白而扼腕."

以上可以看出,有不少有都认同:“苏武牧羊”不仅是讲李娜出家前的绝唱,而且也是她继“青藏高原”之后的登峰造极,不失为其演唱艺术的绝唱。十多年来,为什么人们只认其“青藏高原”,而鲜为人名她留给人们的绝唱“苏武牧羊”。难道是曲高和寡?难道是象有人说的,“在《苏武牧羊》中,李娜展现了她4个八度的超音域,最高的到HiC上八度,这个声音不象是人声了”?难道是李娜有意无意地让人们先消化完她的“青藏高原”之后,再来慢慢欣赏她的绝唱?难道是因为她的出家,“苏武牧羊”失去了它的主角,而留给人们较多的遗撼?难道是十多年来,确实没有歌手完成她那种最大考验与原因练?还是歌迷们不接受她的绝唱?对这些深思,不是我这个非专业又非歌迷所能解惑的了。

对李娜的歌,我只是感到:“青藏高原”就似她的歌,一座座山;“苏武牧羊”就似她歌中的昆仑山,横空出世!

1998年,有人问制作人黄荟,说“苏武牧羊”会不会是李娜的最后一张唱片时,黄荟肯定地回答:“不。我现在心里还装着继续给她写歌的计划。我一直很平静地相信,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她这个人是绝对不会放弃唱歌的,只要她还活着。”  2005年,李娜出版了佛曲专辑《唱经给你听—一声佛号》。我想,说不定,李娜真的会再度与黄荟和田青合作。因为,黄荟有继续为她写歌的计划,田青又是研究佛教音乐的,而当年的李娜—释昌圣法师,已经“兴佛化俗”了。释昌圣法师现在出版的佛曲,莫不就是李娜演唱艺术境地的青藏高原和昆仑山上的淡淡祥云,到那时,说不定会有佛光呈现在世人面前。

李娜的演唱艺术:“青藏高原”——“苏武牧羊”!

释昌圣法师:“唱经给你听—声佛号”————“!”!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我的九月

发帖
7303
啄木币
80
鲜花
108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1-21
李娜的成长路程的确让人惊叹,在我的印象里是唯一从唱流行歌曲的成长为大师级人物的歌唱家。
离线我的九月

发帖
7303
啄木币
80
鲜花
108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1-21
在这个流行音乐无孔不入、新人辈出的时代,喜欢李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可以轻易地沉浸在"好人一生平安"的声声祝愿中,也可以轻松地诉说"女人是老虎"的话题......但我最最叹服的还是李娜随意地在三个高八度音域之间徜徉而为我们耸起的那座"青臧高原"——其实,这些都是喜欢流行音乐的你我不争的事实。但谁能想到,李娜这个不事张扬,最缺乏花边新闻的歌手,却在遁迹空门的传闻中沸沸扬扬了一回。当许多人在惋惜声中把谣言散步的更广时,李娜却石破天惊般地为我们推出了她在中国音乐史上必定会重书一笔的《苏武牧羊》。

  整个系列从不同侧面围绕苏武的古老故事诠释发挥。雪地冰天19年,渴饮雪,饥吞毡,历尽苦难,始终不辱节操。音乐除了对此的歌颂之外,还展开了对苏武际遇的想像和对他内心的挖掘。歌词写得雅俗得宜,有淳朴的草原风格:“白茫茫的雪原,黑沉沉的苍天,黄澄澄的太阳,裹进了云里边;静悄悄的湖面,空荡荡的荒野,孤零零的牧人,伫立在天地间。”而19年望不见尽头的苦寒苦难中,春风也曾拂过北国,拂过苏武冰冷的心头,看:在茫茫草原上一群羊遇到了另一群羊在浩荡春风里牧羊人遇到了牧羊姑娘春风吹散了她的长发春风吹红了她的脸庞春风吹开了她的衣裳春风吹亮了她的目光让人昏眩的是太阳让人痴迷的是目光让人软弱的是春风让人踟蹰的是故乡  

  无论身处何种际遇,生活都会给予人以出乎意料的美妙甜蜜,这是生活的迷人之处。这段歌词显示出对生活的深厚历练和准确把握。“昏眩”、“痴迷”、“软弱”之外,回到最后一句:“让人踟蹰的是故乡”,从而回到了苏武的坚守。多年后,白发凄迷的苏武回到家乡,回到家,拥着重逢的发妻,梦里却又荡起草原的情歌。悠扬的胡笳,喧腾的鼓乐,奔放的舞蹈……《梦里草原》的末段,鼓瑟和鸣,且歌且舞,曼妙如仙乐。

《苏武牧羊》采用的是七段一体的套曲结构:1、序曲运用叙事方式,讲述了悠悠千年以牧羊为载体的故事;2、骁歌是对"手持一根节杖,胸怀万里江山"的流放者亦是英雄的热情赞美;3、牧歌为我们展示了一派凄风苦雨的艰难生存环境;4、酒歌把英雄归心似箭的心情表达得如水急泻;5、琴歌是一段英雄记忆如初的平常心路;6、春歌是英雄人生中绝美的一笔,一段爱情的传奇;7、尾歌是一种心潮起伏的寻梦,唱给依依不舍的苦难草原的赞歌。整个作品一气呵成,跌宕起伏,浑然一体。尽管李娜昂扬响亮的高歌、充满激情的呐喊、余韵延绵的低吟在很多时候让那些底气不足的流行歌手难以望其项背,但肯定地说,对于一直只零星地演唱影视歌曲(虽然多达200多首)的她来说选择演绎《苏武牧羊》,势必是选择了难度,也选择了挑战。不过,反过来说,李娜同时也争得了超越自我的机会。

李娜的超越自我,绝少不了《苏武牧羊》的曲作者黄荟这位伯乐的慧眼。黄荟让中外民族上百件古老乐器齐鸣共响,合唱、古诗、高音大调一起有序流入,对严肃音乐进行了通俗化的处理,从而给李娜提供了歌唱高天远地,抒发豪情壮怀的极大自由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苏武牧羊》远远地逾越了流行音乐的界线,我情愿把李娜从此归入第三类音乐的旗手之列,尽管李娜认为"不要非把我们逼成第三类"。因为,在我看来,李娜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一种并不需要流行外衣包裹而是更注重内涵的东西,她早已不满足于中国歌坛的亦步亦趋和小里小气。李娜曾说:"如果能有何训田这么一批人的话,咱们中国的音乐市场可就繁荣了。"何训田何许人也,他就是发现了朱哲琴,在中国大地把第三类音乐的大旗高高举起的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人。李娜说这番话,其实是对中国流行乐坛的否定,同时也是对中国乐坛的一种期望。

聆听李娜,摒弃浮华,静享高雅,让我们在李娜倾情的古老故事《苏武牧羊》中感受音乐净化灵魂、催人奋发的力量吧

一、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


春草年年绿 绿了千年  
牧歌悠悠唱 唱遍草原  
有一支歌 也唱了千年  
奶奶唱给爸爸听 我唱在心间  
秦时的明月 依然明艳  
汉时的雄关 已经不见  
多少英雄的伟业 已经被风吹散  
一个牧羊人的歌声 永留人间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旌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心恸酸  
秦时的明月 依然明艳  
汉时的雄关 已经不见
有一支歌 唱了千年  
有一支歌 唱遍草原  
有一支歌 永留人间  
有一支歌 我唱在心间

二、骁歌------出塞


出雁门 越雄关  
别父老 跨雕鞍  
为国家 求平安  
男儿今出塞  
背后长河落日 眼前大漠孤烟  
手持一根节杖 胸怀万里江山

三、牧歌-----贝加尔湖的冬天


白茫茫的雪原 黑沉沉的苍天  
黄澄澄的太阳 裹进了云里边  
静悄悄的湖面 空荡荡的荒野  
孤伶伶的牧人 伫立在天地间  
凄厉历的寒风里  
黑漆漆的长夜难眠  
冰冷冷的长夜  
梦境绿莹莹  
梦中的花儿红彤彤  
梦中的草儿水灵灵  
梦中的星星亮晶晶  
梦中的太阳暖融融  
梦中的田野翠青青  
梦中的村庄雨蒙蒙  
梦中的炊烟香袅袅  
梦中的小河水清清  
莽苍苍的乌拉尔山  
冰棱棱的贝加尔湖畔  
白皑皑的湖畔  
牧歌声悠悠

四、琴歌-望月观花


怕见月 尤其怕见月圆  
月圆了不好  
月圆了让人心酸  
怕见花 尤其怕见花艳  
花艳了不好  
花艳了让人心颤  
白发娘 盼儿归  
红妆空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不是不爱明月 是因为  
月照故乡人 是因为  
月圆了 人未圆  
不是不爱鲜花 是因为  
鲜花如人面 是因为  
人面桃花今不见  
怕见明月  
头上的月正圆  
怕见鲜花  
手中的花正艳

五、春歌-----牧羊姑娘


在茫茫草原上  
一群羊遇到了另一群羊  
在浩荡春风里  
牧羊人遇到了牧羊姑娘  

春风吹散了她的长发  
春风吹红了她的脸庞  
春风吹开了她的衣裳  
春风吹亮了她的目光  

让人昏眩的是太阳  
让人痴迷的是目光  
让人软弱的是春风  
让人踌躇的是故乡  

春风吹乱了他的脚步  
春风吹落了他的节杖  
春风吹黑了他的白发  
春风吹乱了他的心房

六、酒歌-----归来


留胡十九载 今天归来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北海的牧人往家赶  
登上了长城望南望  
眼含着泪水望长安  
长安不见十九年  
十九年苦难对谁言  
大青骡子你快快走  
十九年看苦难熬出了头  
黄河万里归大海  
一头扑进母亲的怀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十九年  
牧羊北海边


七、尾歌-----梦里草原


当苦难已经过去 当昨天已成记忆  
当那喧腾的鼓乐渐渐地平息  
那悠悠的胡笳却又在梦里响起  
当青春已逝去 当白发已萋萋  
偎依在怀里  
那草原的情歌却又在梦里荡起




作词:田青 作曲:黄荟

演唱:李  娜

键盘:陈敏
吉它:戚涛
吹管:杜聪
筚篥:刘英
唢呐:刘英   郭雅志
筝:王中山
打击乐:陈崴   柳启平
西它尔:姚策
四胡:刘长福
马头琴:张全胜
铝板琴·马林巴:刘锳
锯琴:孙广泰
男低音吟唱:吴坚
女和音:徐秀霞   李蓉   高英
张晶   刘顺子   刘颖   赵然   赵斐
男和音:袁小钢   宋战英   龙昊   谢童



出品:上海声像出版社  

1997年出品
离线饭团
发帖
831
啄木币
25
鲜花
61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11-21
会不会太长了点,没时间看
离线死鱼

发帖
4625
啄木币
9524
鲜花
58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11-21
貌似小学的时候学过一首歌 就是苏武牧羊

第一句是 苏武留胡节不辱
离线我的九月

发帖
7303
啄木币
80
鲜花
108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11-21
引用第3楼王灵洁于2008-11-21 18:59发表的  :会不会太长了点,没时间看

不用看只需要听就好了,不过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发帖
271
啄木币
2634
鲜花
7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11-29


做什么是什么,入世唱歌是千古绝唱,出世为尼就无觅其踪

像极了弘一大师……

高人
1条评分
我的九月 鲜花 +1 2008-11-2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