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说的是不错的。
就业去向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感情,家庭,事业,物质待遇等等。但是如果在不考虑个人感情和家庭的前提下,发展机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因为,作为小医生,新人,到小单位去,不管多高,都不会是一直能满足你期望值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物质条件多好,在n年后,你都会要有个新的目标去努力。如果一开始选择的单位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桎梏,那么现在得到的意味着以后会失去更多,例如年龄增大,事业瓶颈,甚至会被边缘化等等。
举个例子,30年前,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选择了去工厂,当时工人地位待遇还是不错的,相反,老师,普通公务员工资一般,农民更一般;而后来,下岗分流,自谋职业的命运就降落到这代人身上,而他们已经青春不在,机会不在。就医疗系统来说,20,30年前,很多一学生都愿意选择一些系统内医院,煤炭,电力,邮电,矿业,武警,部队等,认为这些系统比较强,待遇很好,比较稳定。殊不知,不少系统医院进行改制,安逸的日子没有了,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量,病源进行成本核算,那些当时混日子的医生由于安逸惯了,也很难在现在有个理想的位置。
类似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小地方的医院关系往往更复杂,或者说,没有“规矩”,如果有自信可以进入这种既得利益集团中去分一杯羹,还是可以尝试的。
对于大单位,新人往往待遇低很多,与高年资前辈差距比较大,相应的优势是发展机会多,学习机会多,交流机会多。在这种单位,年轻人以后的选择机会多。如果不放弃努力奋斗,年轻人随着阅历和水平提高,那自己处于“ready to go”的状态,随时准备抓住机会,那还是有很大发展前途的。
我不鼓励跳槽,钻营之类厚黑学,但是每个人作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出了繁衍物种之外,总要有个努力目标,实现个体价值了。否则,让这个多细胞体不停地代谢几十年后,你会发现错过了很多可以做更正确选择的机会。
简而言之,我推荐“自己选择命运,而不是被动被命运选择”,在机会多的地方,自己就有更多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