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37阅读
  • 2回复

[杏林风采]中国首次用现代方法阐明中药复方治疗机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ilon
 
发帖
856
啄木币
2866
鲜花
206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3-29
— 本帖被 merck 从 ::: 基础课程 ::: 移动到本区(2008-03-29) —
2008-3-14 15:27: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3月11日电 (仇逸、汪敏)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的研究人员第一次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了中医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理,说明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不仅是科学的,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研究成果被权威杂志《美国科学院院报》在当地时间3月10日发布。

  主持这项研究的陈赛娟院士表示,这是中国首次用现代研究方法阐明了中药复方治疗机理,并获得了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中国多个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整合力量研究了复方黄黛片的作用机理。他们发现,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单独应用硫化砷可延长小鼠的生存期,而三药联合可取得明显强于单独或两药联合产生的治疗效果。在白血病细胞模型中,硫化砷、丹参酮单独应用时可引起白血病细胞一定程度的分化,而三药联合可使白血病细胞“改邪归正”、分化成熟。在分子水平上,三药联合可显著增强由硫化砷引起的对PML-RARα癌蛋白的降解破坏,因此具有“去邪”的作用,其中硫化砷是“君药”。

  在正常情况下,造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属“正”的因素必须逐渐增高,而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属“邪”的因素必须相应减少;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方面,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阳”与抑制细胞周期的因子“阴”必须维持平衡。患白血病,“正”往往受到压制而“邪”盛,“阳亢”而“阴虚”。在药物作用下,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明显增高,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显著降低,丹参酮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明显得到压制,而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显著增多,其中靛玉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药复方可以扶正去邪,调整阴阳,并且研究证实丹参酮是“臣药”、靛玉红是“佐药”。

  研究还发现,丹参酮与靛玉红通过增加负责运输硫化砷的水甘油通道蛋白9的含量,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因此二者都起到“使药”的作用。复方黄黛片通过联合应用,产生协同效应。

  近年来西医正逐渐认识到联合治疗方法的益处,而中医通过近10万种复方倡导联合疗法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中医复方常包括“君、臣、佐、使”4种成分,其中“君”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臣”是协助主药或针对兼病、兼证发挥治疗作用,“佐”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消减主药烈性、毒性,“使”则引导各药到达疾病场所或调和各药的作用。

  中药复方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尚不明了,作用机理也不清楚,造成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现代生物医学的主流对中医的关注也十分有限。利用现代的研究手段探究中医理论与方药应用原则,成为促进中医创新发展并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一位药理学国际权威专家认为,该研究“是一项十分令人感兴趣、具有高度科学意义的研究,开启了用中药复方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势必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另一位专家认为,这一研究必将激起学术界用现代研究手段探究传统医学奥秘的热潮。
1条评分
linana 鲜花 +1 2008-03-29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merck
发帖
7064
啄木币
5576
鲜花
107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3-29
http://www.pnas.org/cgi/content/abstract/105/12/4826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8 Mar 25;105(12):4826-31. Epub 2008 Mar 14.
    Dissection of mechanisms of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Realgar-Indigo naturalis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ang L, Zhou GB, Liu P, Song JH, Liang Y, Yan XJ, Xu F, Wang BS, Mao JH, Shen ZX, Chen SJ, Chen Z.

Contributed by Zhu Chen, December 31, 2007 (received for review December 8, 2007)

PNAS的投稿是分Track的: Track I;Track II, and Track III.
以下荷塘月色站转帖,不过符合PNAS 网站的说明。
http://www.pnas.org/misc/iforc.shtml#submission
参见“PNAS Submission Guidelines”
”Track I: 文章中用Communicated by XXX(院士),表示这篇论文是经过某个
院士推荐的,其实已经过了第一关,如果匿名评审通过即可发表,Frankling
speaking,有这个推荐对匿名评审是有正效应的。每年一个院士推荐的文章
数有限制,好象是4篇。
Track II: 用Edited by XXX(院士)区分,一篇与任何院士无关的文章送审
的时候,首先到某个院士手中初审,这个院士扮演Editor 角色,如果it觉得
通过,再送交匿名评审。
Track III:用Contributed by XXX(院士)区分,该院士在作者list中,不一定
要是通讯作者。

难度一般是:III<I<<II
约80%送审的文章是经过Track II,但版面上发表的比例大家有目共睹。“

'An Academy member may submit up to four of his or her own manuscripts for publication per year. Members must secure the comments of at least two qualified referees. "
院士每年有4篇PNAS的“contributed”指标。

“An Academy member may submit up to four of his or her own manuscripts for publication per year. Members must secure the comments of at least two qualified referees.”
每年有2篇“communicated”的指标。
1条评分
linana 鲜花 +1 2008-03-29
离线unclewang
发帖
843
啄木币
2836
鲜花
157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3-29
新华社假新闻:“中药复方治疗机理获得了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方舟子·

  新华社刊发的报道明显是一篇推销中药“复方黄黛片”的关系稿、假新闻。
在最新一期(3月1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以及3月10日提前在其网络发
布的论文中都找不到这篇“我国首次用现代方法阐明中药复方治疗机理”论文或
评论。能够检索到的陈赛娟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最新论文登在2月12
日出版的这一期,是一篇研究白血病的基因突变的论文,内容与中药毫无关系。
近年来陈赛娟刊登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论文都是由其丈夫、卫生部部长陈
竺推荐发表的。陈竺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被接受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而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特权之一就是能够推荐自己或他人的论文在《美国科学院院
报》发表,无需经过审稿。所以假如陈赛娟真的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过宣
传中药的论文,并非就像她所说的“获得了国际医学界的肯定”,其实不过是获
得了其丈夫的肯定,和国际医学界有什么关系?东方卫视的报道更离谱,不仅说
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该中医“成果”,还胡说它“高度评价”
该成果。同一天的《解放日报》、《新闻晨报》都刊登内容大同小异的软性广告。
这些报道中一个叫“汪敏”的通讯员都是共同作者,显然此人是这则假新闻的提
供者。

    先有《人民日报》,后有新华社,莫非中医只能靠在官方媒体上捏造欺骗国
人的假新闻来走向世界?

附:
我国首次用现代方法阐明中药复方治疗机理

    新华社上海3月11日电(仇逸、汪敏)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国科学
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的研究人员第一次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从分子水
平阐明了中医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理,说明中药方剂
“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不仅是科学的,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研究
成果被权威杂志《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当地时间3月10日发布。

    主持这项研究的陈赛娟院士表示:这是我国首次用现代研究方法阐明了中药
复方治疗机理,并获得了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我国多个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整合力量研究了复方黄黛片的作用机理。他们
发现,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单独应用硫化砷可延长小鼠的
生存期,而三药联合可取得明显强于单独或两药联合产生的治疗效果。在白血病
细胞模型中,硫化砷、丹参酮单独应用时可引起白血病细胞一定程度的分化,而
三药联合可使白血病细胞“改邪归正”、分化成熟。在分子水平上,三药联合可
显著增强由硫化砷引起的对PML-RARα癌蛋白的降解破坏,因此具有“去邪”的
作用,其中硫化砷是“君药”。

    在正常情况下,造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
属“正”的因素必须逐渐增高,而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属“邪”的因素必须相
应减少;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方面,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阳”与抑制细胞周期的
因子“阴”必须维持平衡。患白血病,“正”往往受到压制而“邪”盛, “阳
亢”而“阴虚”。在药物作用下,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明显增高,抑制细胞
分化的基因显著降低,丹参酮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明显得到
压制,而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显著增多,其中靛玉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药复
方可以扶正去邪,调整阴阳,并且研究证实丹参酮是“臣药”、靛玉红是“佐
药”。

    研究还发现,丹参酮与靛玉红通过增加负责运输硫化砷的水甘油通道蛋白9
的含量,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因此二者都起到“使药”的作
用。复方黄黛片通过联合应用,产生协同效应。

    近年来西医正逐渐认识到联合治疗方法的益处,而中医通过近10万种复方
倡导联合疗法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中医复方常包括“君、臣、佐、使”4
种成分,其中“君”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臣”是协助主药或针
对兼病、兼证发挥治疗作用,“佐”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消减主药烈性、毒性,
“使”则引导各药到达疾病场所或调和各药的作用。

    中药复方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尚不
明了,作用机理也不清楚,造成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现代生物医学的主流对中医
的关注也十分有限。利用现代的研究手段探究中医理论与方药应用原则,成为促
进中医创新发展并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白血病是40岁以下男性、20岁以下女性最常见的肿瘤“杀手”,其中急
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白血病。早在分子医学尚未问世的上世
纪80年代,解放军大连210医院的中医专家黄世林教授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的基础上,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的复方黄黛片。此后,安徽
天康药业有限公司按照严格的现代工艺批?可??=?昀匆幌钣芍泄?窖Э蒲г?
天津血液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
院、辽宁中医学院附院、苏州大学附一院、南京医科大学附一院等开展的多中心
临床研究,证实了复方黄黛片的疗效。研究还发现,雄黄、青黛、丹参的有效成
分分别为四硫化四砷、靛玉红与丹参酮IIA。不过,复方黄黛片在分子水平的作
用机理一直未被揭示。

    一位药理学国际权威专家认为,该研究“是一项十分令人感兴趣、具有高度
科学意义的研究,开启了用中药复方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势必引起学
界的极大关注”;另一位专家认为,这一研究必将激起学术界用现代研究手段探
究传统医学奥秘的热潮。

复方黄黛片可治白血病

2008-3-11新闻晨报

  □记者陈里予 通讯员汪敏

  晨报讯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与健康研究院等组成的研究小组第一次用生物
化学的研究方法,在分子水平阐明中医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的
作用机理,说明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是科学的。在中国科学院院
士陈竺主持下的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药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一位药理学国际
权威专家认为,该研究开启了用中药复方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

  研究发现,单独应用硫化砷可延长患病小鼠的生存期。在分子水平上,三药
联合可显著增强由硫化砷引起的对PML-RARα癌蛋白的降解破坏,起到了“去邪”
的作用。

  在这一复方中,硫化砷是“君”药。复方黄黛片中的丹参酮促进细胞“成长”
的基因表达明显增高,阻碍“成长”的基因显著降低。而靛玉红则是对细胞周期
的“阴”和“阳”起到了调和作用。至此,研究人员证实丹参酮是“臣”药,靛
玉红是“佐”药。

  该研究还发现,丹参酮与靛玉红通过增加负责运输硫化砷的水甘油通道蛋白
9的含量,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因此二者又都起到“使药”
的作用。

  “让中药在国际上不再因神秘而被拒绝。”陈竺院士指出,我国有很多类似
的复方,在确定其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机理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医国际化,还
可以为优化方药配伍提供依据。

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中医复方作用机理治疗血癌

2008年03月11日解放日报

  我科学家首次阐明中医复方作用机理

  “君臣佐使”配伍治血癌

  研究成果将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新一期

  本报讯 (记者 孙刚 通讯员 汪敏)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昨天透露,
我国科学家第一次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在分子水平阐明了中医复方黄黛片治疗
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理,由此证明了中药方剂“君、臣、佐、使”配
伍原则的科学性。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权威的《美国科学院院报》新一期上。

  中医复方通常包括“君、臣、佐、使”4种成分:“君”针对主病、主症起
主要治疗作用;“臣”协助主药,或针对兼病、兼症发挥作用;“佐”可协助主
药治疗兼症,或消减主药烈性、毒性;“使”则引导各药到达疾病场所。在2500
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医复方有近10万种,虽有疗效,但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不
明、作用机理不清,限制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也难以融入现代生物医学的主流。

  复方黄黛片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对治
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效果明显,其有效成分为四硫化四砷、靛玉
红与丹参酮IIA。在陈竺、陈赛娟院士的带领下,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及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肿瘤分子
靶向疗法研究室、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联合攻关,终于揭示了
复方黄黛片的作用机理———

  APL以大量幼稚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堆积、严重出血并产生PML-RAR癌基因为
特征,硫化砷能引起对PML-RAR癌蛋白的降解破坏,是“君药”;丹参酮“扶正
去邪”,促进细胞分化基因(“正”)表达明显增高,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
(“邪”)显著降低,是“臣药”;靛玉红“调整阴阳”,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
(“阳”)明显得到压制,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阴”)显著增多,是“佐
药”。丹参酮与靛玉红还可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因此二者都
起到“使药”的作用。包含三种成分的复方黄黛片的疗效,明显大于仅包含单独
成分的对照组。

  国际药理学权威专家认为,该研究“具有高度科学意义,开启了用中药复方
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陈竺院士指出,“我国有很多类似的复方,在
确定其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机理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还
可以为优化方药配伍提供依据。”


视频:美国科学界承认 中药复方黄黛片治白血病
上传时间:
2008年03月11日19:47
来  源:
东方卫视
http://tv.sohu.com/20080311/n255652364.shtml

(XYS200803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