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66阅读
  • 10回复

主流诸君年收入百万, 运用权力搞倒朗咸平zt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6-24
— 本帖被 会飞的企鹅 从 :: 啄记茶馆 :: 移动到本区(2010-05-31) —
2005年无疑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多事之秋。不绝于耳的批评和指责,使一向风光无限的主流经济学家陷入了尴尬境地。日前,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
    
    联想到香港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对国内一些不正常经济现象的严厉批评以及其对顾雏军现象评判的一语成谶,再联想到众多的经济学家们纷纷投笔从商,成为各大公司代言人的事实,我想,丁学良教授的“断言”更值得那些自称为主流经济学家的学者们反思
    
    经济学家究竟该独善其身,专心于本学科的研究?还是投身于利益集团,为其代言?这一直是国内许多经济学家成名之后面临的一个艰难选择,许多经济学家因与利益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备受诟病。
    
    如果我们开出一份在国内利益集团中担任独立董事的经济学家的名单,会发现这个名单很长:钟朋荣、吴敬琏、萧灼基、魏杰、张维迎、吴晓求、张曙光、盛洪、曹远征等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们,都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中担任独董一职,并从利益集团处拿着相应的俸禄。
    
    俗话说,屁股决定大脑。当经济学家与利益集团结为盟友时,我们又如何指望那些经济学家能针对纷纭变幻的经济现象,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正确判断。特别是在其理论与利益集团发生严重冲突时,经济学家们(同时又是既得利益者)又如何保持面对社会公众的公平?
    
    当这些人以经济学家的面目出现,并为公众指点江山时,他们是为了求财,还是为了求良心?其基本动机完全值得怀疑。
    
    即使抛开良知不谈,经济学家们该不该将其所学当成个人求财、升官的一条捷径?这一点,我更赞同丁学良教授的观点: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而不能把它当作个人发财、出名和当官的路子。
    
    换言之,经济学家们虽然在其领域里“高处不胜寒”,但却更要耐得住“寂寞”,这应是经济学家的基本操守。可目前国内有几个经济学家敢站出来说,自己能耐得住学术的寂寞呢?又有几位敢于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从未与利益集团有过任何的关联?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北京的一些所谓一流经济学家的年收入在百万元至数百万元,二流的经济学家年收入也在60万元左右,这些收入来自于讲课费、咨询费、项目费、稿费、给利益集团服务(以独董的身份)等许多方面。嘴皮一动,就有了如此高的收入与回报,还有几人能凭着良心说话?
    
    如果按照以知识分子身份向公众发言,必须代表良知与公众利益的标准来评判经济学家的“合格”与否,我想可能真如丁教授所言“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果如是,这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悲哀,更是中国公众的不幸。
  
  经济专家郎咸平在上海有线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突然停播,电视台说是因为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另有消息指称,节目喊卡,可能与他引发的争议性财经话题,引起部份利益团体人士不满有关。郎咸平被一些曾遭他批评和揭露的企业界人士联名告状,指称出生在T_W的郎咸平“背景复杂”、“动机可疑”,近年在中国大陆掀起的一些经济话题争论,“起到了李//登//辉和陈//水//扁不能起到的作用”。吴敬琏近来发表说法,说郎咸平的言论对改革起到了巨大的破坏作用,郎咸平的节目被封和吴敬琏等近日不断施压有关联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wowo
发帖
1117
啄木币
1526
鲜花
118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7-09
偶看不懂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6-24
引用第8楼lovekaka2006-06-24 18:30发表的“”:张维迎就是最近很火的年度经济人物,北京大学冉冉升起的“经济学术明星”,接过厉以宁的大旗,善于发表惊人的言论。估计是为了填补后汪丁丁时代的空白。感觉郎咸平关于改革成败的一些言论已经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注意,前段时间,人民日报的评论员就发表了社论,坚持改革的方向,肯定改革的成果。里面主要的论点就是基于郎咸平针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演讲论述而发的。

那篇皇浦平的文章我曾经打印过了,细细的看了,大致意思是说改革是好的,虽然有瑕疵,与郎的主要关心的股市监管,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国有资产不被个人侵吞等没有太大联系,zf的意思是划了一个圈,让你在里面发展
离线lovekaka
发帖
1989
啄木币
2004
鲜花
169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6-24
张维迎就是最近很火的年度经济人物,北京大学冉冉升起的“经济学术明星”,接过厉以宁的大旗,善于发表惊人的言论。估计是为了填补后汪丁丁时代的空白。
感觉郎咸平关于改革成败的一些言论已经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注意,前段时间,人民日报的评论员就发表了社论,坚持改革的方向,肯定改革的成果。里面主要的论点就是基于郎咸平针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演讲论述而发的。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6-24
引用第1楼lovekaka2006-06-24 01:31发表的“”:吴敬琏的新经济学可是影响深远阿,连现在的六记词汇书的例句都有,至于张维迎,汪丁丁,厉以宁这些“经济学家”,做做报告糊弄人什么的还行,华人经济学家在世界上的认同度是很低的,与国内大牌经济学家可以影响政策的现状不是很相称。过去经常听厉以宁的报告,简直就是在重复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阿/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过百万都是很普通的了,林毅夫先生保守估计也要700万,早年的厦门大学校长,《资本论》的译者王亚南先生在很久之前的讲课费就很可观了,至于北大派新新经济学家们,靠着“京城四少”“XX股”,个人资产绝不会少了。

lovekaka
知道的真多阿,我只是听说过他们的名字,没有深入的理解他们的理论。
本来有机会在前年郎顾之争上听到张维迎的声音,可惜他们集体沉默,
关于经济学,我知之甚少,只是看过弗里德曼德几本书,听过郎的节目,喜好看看那些发表在经济观察上的思想评论,但是蛮喜欢梁小民的,只是他也许老了吧,只是写些历史上的评论,虽然映射的是现在的事情。
呵呵,还记得上次傻乎乎的给一个西交的教授发邮件,请教是否可以用学票理论来解决国有医院和民营医院的问题,可惜人家没有摆我,。。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6-24
敢叫板药检局,悍
离线dsdsds
发帖
505
啄木币
1195
鲜花
2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6-24
引用第4楼shenlang0072006-06-24 12:41发表的“”:呵呵,有时候有种想法,整个医疗界也找几个代言人呢,然后还会有举证倒置吗


钟南山就不错啊
比那些纯官场的医疗人士好很多啊
人格健全的很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6-24
引用第1楼lovekaka2006-06-24 01:31发表的“”:吴敬琏的新经济学可是影响深远阿,连现在的六记词汇书的例句都有,至于张维迎,汪丁丁,厉以宁这些“经济学家”,做做报告糊弄人什么的还行,华人经济学家在世界上的认同度是很低的,与国内大牌经济学家可以影响政策的现状不是很相称。过去经常听厉以宁的报告,简直就是在重复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阿/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过百万都是很普通的了,林毅夫先生保守估计也要700万,早年的厦门大学校长,《资本论》的译者王亚南先生在很久之前的讲课费就很可观了,至于北大派新新经济学家们,靠着“京城四少”“XX股”,个人资产绝不会少了。


呵呵,有时候有种想法,整个医疗界也找几个代言人呢,然后还会有举证倒置吗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6-24
呵呵,昨天刚刚到郎的blog里转了转,顺便将照片弄下来了,蛮爽的。
独立董事既然作为一种机制参与董事会议,维护中下股民的利益,平衡各方的利益,是个蛮不错的措施,比如去年的伊利事件就是几个独立董事首先发难的。
离线dsdsds
发帖
505
啄木币
1195
鲜花
22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6-24
langlang的logo一直在换啊
都是比较帅的平哥

知道的经济学家就吴敬琏,厉以宁

觉得吴至少是个人格健全的很有水平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敢说中国股市还不如一个操作规范的大赌场
尤其是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即便你知道中国股市的庄家是多黑
也是因为这是觉得厉以宁
过得有点俗

作为独董
可以参与至少知道决策的过程
有很多不规范的公司请到了独董
但是涉及黑幕的时候独董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很多都是辞职了
这些事情波及的范围就很大
反响很强烈

对大公司来说
有独董至少说明一种公开 合作的态度
对经济学家也是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
算是双赢吧
可以接受的
离线lovekaka
发帖
1989
啄木币
2004
鲜花
16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6-24
吴敬琏的新经济学可是影响深远阿,连现在的六记词汇书的例句都有,至于张维迎,汪丁丁,厉以宁这些“经济学家”,做做报告糊弄人什么的还行,华人经济学家在世界上的认同度是很低的,与国内大牌经济学家可以影响政策的现状不是很相称。过去经常听厉以宁的报告,简直就是在重复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阿/
主流经济学家的收入过百万都是很普通的了,林毅夫先生保守估计也要700万,早年的厦门大学校长,《资本论》的译者王亚南先生在很久之前的讲课费就很可观了,至于北大派新新经济学家们,靠着“京城四少”“XX股”,个人资产绝不会少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