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3阅读
  • 0回复

文章zt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6-04
— 本帖被 会飞的企鹅 从 :: 啄记茶馆 :: 移动到本区(2010-05-31) —
<div align=center><fieldset style=width=70%><legend align=center><strong>随 机 事 件</strong></legend><font color=deeppink>哈哈,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天上掉下<font color=red><b> 18 </b></font>个啄木币砸在你头上!</font></fieldset></div><br><br>
“国六条细则”基于保护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而将大刀砍向了地方保护主义、利益集团和投机资金。这场旷古未有的犬牙交错式对话刚刚开始,调控主体(中央政府+低收入人群)应该谨防被调控主体(地方政府、开发商等相关利益集团、投机炒房客)的反扑。

  事实上,利益集团代表人物已经开始动用他们的媒体话语权,开始对新政挑刺和指责,而背地里,他们也会继续玩弄熟稔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把式,在实际执行中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对调控新政阴奉阳违。

  对待正在出现和将要出现的各种反扑,政府部门应该从如下三方面予以提防:

  一点是压制其媒体话语权。

  中国楼市中,以开发商为主的利益集团从来不乏代表人物甘当吹鼓手。由于他们可以很便利掌握媒体话语权,而在舆论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传统主流媒体的声音基本被这部分声音控制,来自民间的正义声音弱如蚊蚁。

  新政出台后,主流媒体如苍蝇般扑向他们。来自开发商、中介代理等利益集团头头脑脑的言论开始充斥媒体的地产版面。俗语“屁股决定脑袋”,他们的言论左右舆论导向,无疑将使得舆论呈现一边倒的局势。他们冠冕堂皇地支持新政,更会“聪明地”抓住细则中一些条款规定提出看似善意的提议,这会对政府最终决策造成极大压力。
 
  比如,新政中“90平方米”的数据要求,就招来他们轮番攻击,认为将90平方米做为分水岭不妥,应该提高。显而易见,他们仍然沉迷于开发大户豪宅、赚取高额利润的美好记忆中,突然让他们开发普通住宅,去面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辎铢必较,赚点点钱还受气,他们心有不甘啊!

所以,建议政府严格控制利益集团代表接受媒体各种形式的采访,对散布不妥言论的行为给予必要的惩戒。同时指定一家权威机构发布楼市信息,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发布任何形式的楼市报告,让楼市声音纯粹起来,使“第十五条”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一点是抵制其无理要挟。

  本次新政,中央政府将部分权利下放地方政府,同时“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这无形中也给地方政府上了一道“紧箍咒”。

  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谁是老子,谁是儿子,外届始终莫衷一是。但面临新政,地方政府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与利益集团少不了纠缠。利益集团为了既得利益,要挟,甚至无理取闹都有可能,为达目的,淑女、荡妇的招数都会使出。能否果断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坚定地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精神,关键就看地方政府的态度和定力。

  而对于开发企业“私下串联”,“联名上书”等要挟手段,政府应该一概予以否定。必要时,予以媒体公布,杀一儆百。

  一点是抵挡其妥协诱惑。

  为利益不惜一切,商道如是。遭受新政打击的房地产利益集团,显然不会就此罢休。以前,他们只有在绞尽脑汁设想如何赚高利润的时候,才会有“心累”的感觉,但那似有“累,并快乐着”般的快感,他们可以乐此不疲。而这次“心累”的感觉来自“战壕里的战友”则让他们很郁闷,感觉非常陌生。

  他们要鸳梦重温,要找回那熟悉的“心累”感觉。在中央政策没有回旋余地的时候,他们会主动采取妥协策略,诉说苦衷、指天发誓以左右地方政府的最终决策。尤其是“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的细则,标准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透明即可。建议政府在制定最后细则时,广泛征询各界的意见,必要时进行公示,不能只是召开一个开发商老总碰头会,只听取来自一方面的意见。

  一兵诚言,只要捂住这“三点”,才可以抑制住其裸奔,宏观调控成效会在一年左右得到显现。
[ 此贴被shenlang007在2006-06-04 00:22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