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网上曝光河南郑州市惠济区区政府豪华气派办公楼的照片,极具休闲风格的公园式政府,如果不仔细看还误以为这就是典型的南方水乡园林。宽阔的区政府广场,分居两侧的“古树园”,侧后方庞大的人工湖、假山以及崭新的6座办公大楼,总共占地500亩。组图规模宏大,被形容为“世界第一区政府”,照片迅速流传国内各大论坛。对此,该区政府有关官员回应批评,但是我对“世界第一区政府”以及有关官员回应批评的说法和态度丝毫不敢恭维,不由得想追问。(《南方周末》2006年5月25日)
真的不怕老百姓说风凉话吗? 一个区政府修建得比公园还“公园”,极尽园林之大成和大手笔,斥巨资让政府的门面恢弘起来,体面起来,奢华起来,难道就不怕老百姓说“进错了地方”,就不怕影响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当一个个老百姓感受了政府办公区的豪华一传十,十传百,说政府给自己修门面一点也不吝啬的时候,当老百姓把进政府说了“去逛公园”的时候,难道政府官员一点都不尴尬和脸红吗?
真的不怕宠坏了干部吗? 不用走出区政府,就能够惬意地徜徉于山水之间,赏无限自然风光,舒适或者诗意地休闲办公,就不怕干部越来越喜欢贪图享受,越来越不喜欢下基层吗?试想,干部面前尽是旖旎风光的区政府,脑海里还能够下意识装下多少贫困落后的画面,还会生出多少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还会很容易触景生情自我加压吗?显然不可能。
“世界第一区政府”经过审批了吗? 一个还比较穷的区政府,财政资金本身就捉襟见肘,但是却建设了一个“世界第一区政府”,那么经过立项和审批了吗?如果经过了审批,符合有关规定吗?审批者是如何审批和事后监管的?如果没有经过审批,为什么可以随便动用广大纳税人的财政积累修奢华的办公楼?
曝光怎么就恶劣了? “这个帖子给我们区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恶劣”。如今,网络监督已经成为政务公开的十分有效的新兴方式,从网络上了解民情民意已经成为很多官员倾听老百姓呼声的常用工作方法。网友曝光奢华政府的真实照片,怎么一监督就恶劣了,难道非要网友曝出正面影响官员才会露出笑脸,难道一见负面影响就暴跳如雷?官员平时所谓的城府关键时刻怎么就不见了呢?
“受益的是老百姓”? 官员说“世界第一区政府” 受益的其实是老百姓,这就让人纳闷了,由于区政府大门和侧门皆有多名保安把守,因此一般游人难以入内,一个老百姓只能眼巴巴看着干部独自享受的公园式政府,老百姓受了什么益?区政府后面是一块面积不小的闲置用地,据悉这块地已被纳入开发计划,地价已由购买时的每亩4.3万元涨至20万元。明明是政府获得了地价的数倍收益,附近失地的老百姓吃了大亏,怎么还说受益的是老百姓呢?这不是找老百姓抽吗?
政府怎么可以免费“抢”黄河堤上的树? 网上流传的说法是,当时该区因为买树欠了一大笔钱,以至债主频频上门。对此官员予以否认并解释说“树大都是我们从附近的黄河堤上‘抢’来的,没花钱”。如果政府可以名正言顺地“抢”免费的树,那么为什么老百姓不能呢?最关键的是,黄河堤上的树是保护大堤安全的,政府怎么没有一点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呢?政府对于免费树的认识怎么这么肤浅呢?
为什么不学习好榜样呢? 对于“世界第一区政府”的说法,官员表示出极大反感,“我们算什么第一?某某市市政府占了1000多亩地,比我们大得多。”那么,请问官员,为什么不学习好榜样反而要学习坏榜样呢?想必该官员对“国际接轨”和“国际惯例”很熟悉,那么为什么不学习国外一些国家的“寒碜政府”惯例呢,有网友把美国明尼苏达州等十几个州政府大楼以及市政厅的办公大楼和中国一些政府大楼进行照片比对,人家的政府大楼无不是“寒碜政府”,而我们的政府大楼无不是“气派政府”,而且在国外,最寒碜的建筑往往就是政府大楼。(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