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除夕夜硬撼伊拉克,展开世界杯外围赛分组赛首仗,可能会改变不少人的过年积习。这么多年来,吃完团年饭看春晚,是绝大部分中国传统家庭的约定轴成娱乐。由于春晚一家独大的气势,基本上当晚不要说体育赛事,一切文娱活动都尽可能敬而远之,肃静回避。偏偏国足不理死活,大年三十公然踩上门,还要在晚间八点半黄金时段开球,这趟“火星撞地球”有你好看。
很多人认为,以中国男足的水准PK春晚简直是以卵击石,不在同一档次上。表面看是这样,但如果细加分析,你会发现原来中伊之战有四大优势,绝对凌驾春晚之上,不信只管瞧瞧。
首先,核心人物。春晚不用说都是赵本山赵大叔,有人看春晚守在电视机前四五个小时,就是为了看赵大叔那几分钟。但大家不要忘记,老赵当年雄心勃勃进军球坛,出任辽足董事长,结果仓惶大败,被引为笑柄。由此观之,赵大叔根本不是中国足球的对手,“败军之将,何以言勇?”
第二,主持阵容。春晚另外一位赵大叔忠祥兄退隐后,并无多大改善,一众所谓名主持翻来覆去老样子,说上句便知道下句让人不胜其烦。但中国足球的解说员则不同,百花齐放、各自各精彩。先有黄先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再有韩大嘴的满嘴跑火车,“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后辈里头段先生的“上面蒸年糕、下面卖凉粉”,两条鸡毛掸子非同小可;当然大家不会忘记近来张先生、张太太的新闻发布会公然“耍花枪”,随便任何一位出任主持皆威力十足,如果一齐上阵,势必上演一出“六国大封相”,逼爆收视。
第三,感情因素。春晚每年的保留节目,读一大串的贺信贺电,然后照例向节日里依然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的同胞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光说不做那行,最实际的致敬就是立刻转台,关注国足表现。你以为容易吗?大年三十,千里迢迢去到人烟稀少的西亚,还要随时准备被戏耍鱼肉,当中还有几位是长年在海外打工的输出外劳,将心比心,凭这份屡败屡战的坚忍,就很应该得到支持。
第四,新鲜感。春晚年年“换汤不换药”,例必歌舞升平,HappyEnding,审美疲劳!国足则不一样,很有可能给大家一种与别不同的感受,告诉大家一个无比朴素的真理——幸福不是必然的,更可令大家在大时大节中“搞搞新意思”,忆苦思甜,对来年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
如果说春晚是过年这个江湖里的独孤求败,国足一战则是韦小宝,“老子天不怕、地不怕,有种的只管放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