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弟(/妹?)
不要听那些人对社团有偏见的挑拨。他们有些人根本就没参加过社团,而有些人则是不想积极参加活动,以至于社团无法给他们带来快乐,所以他们就为了自己的会费而心疼。我觉得这些人是值得鄙视的。
你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吧?大学了,你是成年人了,要有自己的判断。
我先介绍一下山大社团的基本情况吧
山大现有50多个社团,并且每年都在增加,其中有一部分是受学校支持的老牌社团,有雄厚的资金,所以活动很多,声势浩大,但相应的由于社员太多,每个人参与的机会就少。还有一类是新社团,有活力,有拼劲,但苦于资金缺乏,只能勉力支撑。
现在学校的文学社团有两家,是文学院的文学社,和我们印记文学社。
我现在已经大四了,所以不参与社团的活动了,印记是我们在2004年春天建立的,当时是医学院七年制01级的两位师兄发起的,我那时是大一,也是在东区,拼了一个月初去拉赞助,然后看着第一期杂志,我们的创刊号出版。当时把杂志拿在手里的心情,就想是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个月的艰辛没有白费,虽然杂志是那么的幼稚,毕竟是自己的努力与劳动换来的啊。印记还是驻济高校文学设的盟主,联合了九所高校的12家文学社组成了驻济高校文学论坛。
想告诉你的是,文学社团现在很难的,不要幻想文学社里就整天讨论文学什么的,现在的文学社都在位自己的杂志而努力奔波,筹集资金。你要知道,社团如果没有自己的成果,就会被学校解散……
由于印记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愿被学校控制(印记是校十佳社团,但是却不愿接受学校的资金————你知道的,那人家的手短,拿了钱你就要为学校发表一些歌功颂德的东西,而我们的社长是很有骨气的,所以他宁可自己掏钱,也不愿做学校的喇叭),所以现在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
再谈一下其它的社团吧。我还参加了自行车协会。这是一个很大很优秀的社团,氛围很好,很团结。我在大一的时候随队参加了济南——青岛——威海的单车远征。去年车队去的是青海湖!(我没敢去呵呵)
建议你参加的社团不要太多,1-2个就够了,但是要积极,不要挂个名就算了。大学里你不主动的话谁也不会催你的。社团是大学生活中一个很宝贵的财富,缺少了这笔财富将让你缺少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车协里,一位伙伴的话让我很有感触:大学里不过两个目的,学知识,交朋友。交朋友在那里最好?社团
祝愿我们的大学生活绚烂多彩。
各位朋友尽可来拍砖,在下本就是一家之言,只是愤于某些同学不负责任的评价社团才把它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