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140年的璀璨华章
——记国家首批三甲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武汉协和医院
2006.08.02 4版 医药信息 编辑:苏小鸣
作者:袁柏春 彭晓兰 崔俊
长江浩荡,龟蛇双峙,黄鹤飞腾。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武汉协
和医院迎来了她140周年华诞!
140年的悠悠历史长河,武汉协和医院经历了无数沧桑风云,见
证了中国近现代医学事业的兴衰。协和人始终以振兴祖国医学事业、
服务大众为己任,在中国现代医学舞台上演绎了精彩璀璨的华章!
源远流长饮誉杏林
1866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在汉口建立了武汉协和
医院的前身“仁济医院”。到1914年仁济医院年门诊量已达22600人
次,住院病人864人次。1928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与基督教循道会
合作,仁济医院正式扩大发展为“汉口协和医院”,纪立生为院长,
医院迁至汉口中山公园附近。至此武汉协和医院步入稳步发展的新阶
段。在旧中国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协和医院始终坚持自己的医学信仰,
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行动和革命斗争。
到1949年,协和医院占地71.8亩,拥有床位249张,固定资产476
万元,年门诊量5万人次,以其在华中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好、技
术水平最高而声名远播。新中国成立后,协和医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954年协和医院正式成为中南同济医学院的直属教学医院。2000年协
和医院又随原同济医科大学参与组建华中科技大学。目前亚洲紧急救
援中心、湖北省急救中心均设在协和医院。
改革开放以来,协和医院各项事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古老
名院处处散发出青春朝气和勃勃生机。协和已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
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在华中地区综合性大医院中居于领先地位。
协和医院名流云集、人才辈出,许多著名医学专家,如被誉为“
亚洲皮肤大王”的国家一级教授于光元、著名心血管专家管汉屏等长
期在这里悬壶济世、著书立说。许多老专家至今仍活跃在临床、教学
一线,将精湛医术代代相传。
进入新世纪以来,协和医院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医疗、
教学、科研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国内同行羡慕的骄人业绩:
——主要医疗工作量稳居全国前列,开放病床2000张,年门诊量
162万人次,年住院量5.1万人次,手术量3.1万台次。
——国内一流的肿瘤中心、教学大楼、干保大楼、干细胞中心、
PET中心相继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外科大楼投入使用。
——多项科研成果连获国家级大奖。2005年,发表论文总数在全
国医院中排名第5位,SCI收录论文排名第12位,1篇论文在世界权威
杂志《柳叶刀》上发表。
“医学航母”傲立潮头
协和人素以技艺精湛、勇攀高峰、敢打硬仗著称。协和被誉为“
生命绿洲”,已发展成一艘实力超群的“医学航母”:
——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7个研究所。
在职博士生导师83人,硕士生导师251人。
——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硕士点,
5个博士后流动站。
——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普外科、影像医学科、血液科、
泌尿外科、耳鼻喉科、骨科、手外科、眼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
麻醉科等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学科品牌。
——高级职称医务人员30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的专家81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8人,担任国家
级学会常委和委员的专家30人。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层螺旋CT、PET-CT、伽玛刀、超导型磁
共振、ECT、高压氧舱、调强放疗机等确保了医院诊疗技术处于国内
一流水平,部分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作为教学医院,协和医院被誉为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先后培养
了15000多名高级医学人才。协和学子遍及世界各地,许多学子成长
为著名医学专家,有的还当选为两院院士。
协和人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现已拥有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外
科学三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影像学、妇产科学两个省级精品课程。
2001年至2005年共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省
级优秀博士论文9篇。孔维佳教授、张永学教授分别担任全国“八年
制”、“七年制”统编教材《耳鼻咽喉科学》、《核医学》主编。
1979年以来,38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266项达国内领先水平。
有253项(次)获得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
童萼塘教授等主持的《低血钾软病的研究》,为成功制服曾肆虐
10多个省棉产区的低血钾软病做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这项成果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肖传国教授等人的《人工体神经内脏神
经反射弧恢复截瘫后膀胱功能》、王新房教授等人的《三维超声成像
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沈迪教授
等人的《一组新型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的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
步一等奖,这种疾病被学术界命名为“沈迪氏病”。
目前,协和医院正承担着一批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项目及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相继建成了分子靶向实验室、
分子影像实验室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由协和专家主编的《现代麻醉学》、《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等专
着相继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医院主办或主编的《中华超声影像杂志》
、《亚洲核医学杂志》等10本学术期刊,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中《临
床耳鼻喉科杂志》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是湖北省唯一获奖的医学
期刊。
自主创新卓尔不群
协和人厚积薄发、自主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近5年来,平均
每年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100余项,相当部分为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
水平。
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所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心脏病治疗中心,在着
名心血管专家孙宗全、廖玉华教授带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国家
级重点学科,心内科在心血管病免疫学、分子心脏病学、心脏电生理
学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其扩张型心肌病早期干预研究、难治性高
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心外科在
复杂性先心病和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方面
居国内先进水平。现在在这里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最小的出生
才3天,最大的87岁。
国家级重点学科普外科,在王国斌、王春友等教授的努力下,在
重症胰腺炎外科治疗、肝移植、复杂肝胆手术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
腹腔镜下小儿巨结肠切除、肝门部胆管切除重建肝动脉等手术国内领
先。开展的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恶性胸肿瘤根治性切除、肠出血症治
疗、乳腺甲状腺特色手术、联体婴儿分离手术、肠道肿瘤手术及腹腔
镜替代剖腹探查手术等新技术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血液病研究所白血病治疗研究国内一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
栓与止血、血液免疫、白血病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宋善俊、邹
萍教授等成功开展了中南地区首例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研究所与中华
骨髓库、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泌尿外科研究所由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肖传国教授在国
际上首创的“反射弧的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临床应用研究”,对于解决
截瘫患者大小便失控难题具有重大意义。这项创新性成果2001年荣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引起国际泌尿外科学界的重视。在肖传国、
曾甫清教授带领下开展了肾脏移植、膀胱癌根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微创手术等,肾移植术后存活率接近100%,10年生存率达到国内一
流水平。
耳鼻喉科研究所的内窥镜手术、鼾症综合治疗、喉显微激光手术
成为新的优势特色。孔维佳教授在神经耳科和鼻颅底外科领域建树颇
丰,在省内率先开展的多导人工耳蜗植入也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耳聋的
常规治疗手段,并在国内率先开展双侧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帮助大批
耳聋患者进入有声世界。在省内率先开展经鼻内窥镜蝶窦进路垂体瘤
切除术。
超声影像科是我国第一个超声专业博士点及最早通过的博士后流
动站之一,中华医学会超声影像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王新房教授立足于
国际前沿,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静态和动态三维心脏超声的研究,对心
血管、腹部脏器等多个器官疾病的三维超声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系
统研究,这项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对获得更
准确与更清晰的动态三维图像从而大幅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
要意义。
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介入放射科冯敢生教授首创的“双介
入疗法”攻克了世界公认的一大顽症——“肝硬化肝门脉高压合并脾
功能亢进”和“双介入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还开
展了动脉插管化疗法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肿瘤等多项国内领先的新技术。
骨科杨述华教授等先后开展了“椎间盘镜治腰椎病”、“微创外
科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双侧人工髋关
节置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脊柱侧弯矫正”等国内省内领
先的新技术。
神经外科在国内第一个将所有颅内疾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在开
展鞍区肿瘤显微手术方面,如颅咽骨瘤、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
始终走在国内前列。伽玛刀手术总有效率达90%以上,赢得了世界伽
玛刀协会的高度好评。神经内科孙圣刚教授等开展的帕金森病研究已
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干细胞中心在中南地区首家获得细胞治疗准入,黄士昂教授等开
展了国际先进的自体免疫细胞回输疗法治疗肿瘤和病毒性疾病,成为
清除残留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新手段。
由中华核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张永学教授主持的华中地区首家PET
研究与应用中心拥有国际顶尖水平的PET-CT和回旋加速器,能提供
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
层图像,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麻醉科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麻醉学新技术培训中心,神经刺激仪引
导下神经阻滞及分娩镇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协和精神”营造医患和谐
140年的漫长岁月,协和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积淀了光荣的
医学传统,协和精神薪火相传,成为协和人精诚仁爱、奉献社会的强
大精神支撑!
在协和医院儿科血液病房设有中国内地首家“爱心病房学校”,
使得治疗周期较长的白血病患儿能正常学习。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协和牢牢扎下了根,协和人以自己的博
爱胸怀,使患者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人文关怀。
作为湖北省“医患沟通”试点医院,协和以医疗质量管理为重点,
狠抓医疗内涵建设,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以一流的技术服务患者。
近年来,协和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一直稳定在13天左右,居于省内领先
水平。
协和医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每年举办的各类大型义诊达数
十场,坚持为老少边穷地区送医送药。在抗洪救灾、防治非典、抗击
禽流感等众多大型突发事件中,协和医生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医患和谐满眼春,协和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
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创建文明行业
活动示范点”、“湖北省卫生系统示范单位”。
“四大战略”迈向国际一流
面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协和人高瞻远瞩,踌躇满志,再
攀高峰!2004年,医院正式启动了“学科、人才、品牌、国际化”四
大发展战略,构建协和新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
医院将巩固和发展已有的优势学科,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
化特色,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学科群。对造血干细胞
移植、胰腺疾病诊疗、听觉医学、神经泌尿外科、移植医学、微创医
学、心血管免疫、生物材料等重点医疗研究项目分别制定了达到国内
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以造血干细胞移植、肾脏移植、心脏移
植、心肺联合移植为龙头,推进肝脏移植、肝肾联合移植等移植学科
的大规模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对微创医学、干细胞应用、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移植医学、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等新兴学科,医院将重点
扶持。
作为全国优秀院长,王国斌教授对人才战略有着清晰的认识,他
说:“对人才的重视与投入永远没有句号。”协和医院建立了一整套
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一大批中青年新秀脱颖而出成为学科
骨干,已有多名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
计划。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中青年专家汇聚协和麾下,如著名泌尿外科
专家肖传国教授,干细胞专家黄士昂教授,电生理专家雷鸣教授,基
因专家蔡士杰教授,胸外科专家王建军教授,肿瘤放疗专家伍钢教授
等等,使协和医院的学科建设如虎添翼、生机盎然。
医院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全面引进先进
的医院管理手段,强化科研质量和学术成果。目前医院已与德、美、
英、日等国家的100多所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或交流关系,医
院将积极追踪国际医学前沿,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培养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努力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群。
乘风破浪正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协和人正团结一心,脚踏实
地,奋进不止,决心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建成国际一流知名医
院的宏伟目标,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国斌党委书记兼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武汉市科技协
会副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荣获“
全国优秀院长”、“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国斌在医院发展方面强调用诚信和仁爱打造服务品牌。
“一个患者对医院来说只是众多患者中的普通一员,而对于他的
家人却是一个世界。”他常用这个道理强调在医疗服务中要换位思考。
协和医院广大医务人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始终坚持“以病人为
中心”,在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关爱生命,在细节上处处注重
体现“人性化”服务。协和人继承和发扬百年来积淀的优良传统,将
远大目标与管理细节完美统一,使这所历史悠久的医院,历经140年
的风雨洗礼,仍然充满着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