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隆重举行2006届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典礼
7月4日上午9点,北京大学医学部2006年本专科生毕业典礼在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医学部副主任刘玉村、李鹰、方伟岗、姜保国,医学部党委副书记马焕章、李文胜以及来自各学院(部)、临床医院、教学医院的院长和主管领导出席毕业典礼。部分毕业生家长也应邀参加了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由医学部副主任刘玉村主持。
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国歌,毕业典礼拉开了序幕。
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介绍了医学部2006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公布了北京市级和北京大学校级优秀毕业生的名单。2006年医学部共有毕业生536 名,其中七年制毕业生79人,本科毕业生153人,专科毕业生304人。这些毕业生中,被学校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有46人,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有 31人,申请出国的36人,已经落实就业岗位并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有226人,另有132人为聘用制。截止到7月初,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落实了就业单位,就业率为89%。
医学部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2006年应届毕业生中,护理专业毕业生张磊将成为团中央组织的支教团成员到青海省支教;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倪刘到西部省区工作。
在2006届毕业生中,共有28名同学获得“2006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其中20人还同时荣获“2006年北京市级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郑日亮同学、曾跃平同学和来自马来西亚的李威廷同学,分别代表医学部七年制、本专科、留学生毕业生发言。三位同学分别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各自的亲身感受,表达了对共同经历的校园生活和临床生活中的那些美丽瞬间的眷恋和不舍,言语中抒发了对母校、对校领导、对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感激之情;并表达了开拓创新、笃行不倦的成才愿望。
祝学光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对毕业生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岁月里,要立大志,不断的学习。谈到立志时,祝教授引用了吴阶平院士在 1998年毕业典礼发言中的立志观以鼓励大家,她回忆说:“吴老认为作一名合格、有贡献的医生是远志,吴老的近志是不断积累医学知识,用一年的时间赶上工作三年住院医的临床治疗水平,一年后当第一个近期目标实现后,又制定了更高志向,他就是这样不断的立近志并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的。”当谈到学习时,祝老师建议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制定读书学习计划,结合当前的医疗形势和环境,加强基本功训练;学好人际沟通的本领,搞好人际关系;学习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行医;学习医患沟通和尊重病人的本领;提高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意识。最后,她借用一位医学界前辈的话与大家共勉“做人常知足、做学问不知足、做事情知不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做了生动的总结发言。他代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向全体毕业生们经过多年的拼搏取得今天的成绩表示衷心地祝贺。他向毕业生们提出三点建议即:一要有远见,能吃苦。有远见,从时间来看,就是能看清未来;从空间上看,就是能看清全局。要看清未来有远见,就必须学历史。了解了历史,就能够理解今天,也能够预测未来。要迈开我们的双腿,亲历各种事情来了解社会。了解了历史,了解社会,大家就有一种很强的时代感。这种时代感就使得大家能够站得高,看得远。二是有自信,能谦让。大家要相信,人生而平等,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有志者事竟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坚持去做,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当然自信不等于骄傲,还是要谦虚。更要懂得谦让。三要有爱心,能宽容。世界因为有了爱才变得美好,一个人因为有了爱才会高尚。我们生活也因为有爱才充满了阳光。要知道感恩。要感父母亲的恩,要感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恩,甚至应该感病人的恩。我们中国人有句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在发言结束时,韩启德院士以一句“不要总是问社会给予了我什么,要不断思考我究竟为社会做了什么”,向毕业生们表达了殷切的希望,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讲话结束后,在座的领导分别向赴西部省区工作的倪刘同学以及获得“2006年北京市级优秀毕业生”和“2006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同学们颁发了证书和纪念品。韩启德院士为毕业生代表拨穗,颁发学位证书;毕业典礼再次掀起了高潮。
毕业典礼在《北医之歌》中徐徐拉上了帷幕。(医学部教育处)
http://www.bjmu.edu.cn/200411/article/2006-07/13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