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54阅读
  • 3回复

再调控时期,是买房zt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6-28
— 本帖被 会飞的企鹅 从 :: 啄记茶馆 :: 移动到本区(2010-05-31) —
搜集了关于买房的建议,如下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6-28
"国六条"下 买房才是硬道理 贾卧龙
作者系香港太平洋国际集团董事长
“国六条”的出台,紧跟着九部委的“十五条细则”也粉墨登场,楼市的气氛是越来越紧张。本来销售火暴的住宅市场骤然变冷,进入观望阶段,一些在近期有购房打算的人也延缓了步伐,很多人开始犹豫不决,是该买房还是租房?综合了以下的原因,我认为买房还是最后的出路。

一、思想观念让我们“安居”才能“乐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传统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拥有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尽管现在时代在发展,可这种亲情还是做为一个重要的思想占据在每个人的心中。“两人小屋”“三口之家”“四世同堂”这些词语都说明了,一个家庭最需要一个温馨的房屋。有了发房子,人就变的有安全感。并且,房子也逐渐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中国人讲面子,很多人购买大房子不仅仅是为了住,还有很大一方面是由于要显阔。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房子,一个家,这就成为了房子能卖的很火暴的软性因素。

二、房价逼迫我们快快下手。

  从2004年开始,房价就不断的在增长,2006年春季整个楼市更是进入“发烧”的状态, 以北京为代表的各大城市以及二、三级城市的房价都以惊人的速度在疯涨。并且,土地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贵确实是事实,建筑成本和资源都在涨价,房价怎么可能轻易的降下来。就算是房价有所回落,但是大幅度的降价是不可能的。况且,一些二、三级城市的房价还有很大的升值潜力。所以,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情况,“早买房就是挣钱”的说法并不过分。在2004年以前购买了房产的人一定会洋洋得意的告诉你,现在的价格是当时价格的几倍。中央的政策多趋于稳定房价,并不能真正的把价格降回起到底。一两年后,房价依旧看涨,现在买了房的人一定会庆幸此时的做法。

三、调控不成功给了买房一个理由。

  说到宏观调控,是由于房价本应由市场来决定,因为房地产产品的不动性,就算是同一楼盘也同样具有特殊性,所以,微观的管理在房地产市场上是行不通的。可从2004年的单向抑制到2005年的双向调控,对开发商和百姓的需求同时进行抑制,可却得到了2006年的房价疯涨。两次宏观调控的失败,换来了又一次调控。尽管今年的调控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开始注重细节,监管力度也增加了。但是,很多条款还是操作性很难,地方政府与中央能否保持一致,严肃的去执行政策还存在疑虑。所以说,这是一个战略与战术的问题,战略是科学的,可战术跟不上,管理者在不负责忍,只能导致最后的失败。而调控的失败让购房者丧失了信心,只好追涨购买。

四、租房费钱费青春。

  在城市里,除了一些在家有地来城市里打工的人之外,租房的人大多是缺乏经济实力的或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在这种经济条件不允许买房的情况下,租房是一种过渡的方法,是一种无奈之举。租房只能维持一个短时间的居住,因为租房也同样花费很多金钱。买房虽然花费的钱多一些,但毕竟最后自己得到了房子做为回报,租房的花费就只是消费掉了。况且,很多年轻人都是为了结婚而买房,没有多少青春去等待,所以及时购买房子是所有年轻人的普遍心态。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6-28
最近凡谈到房市,听得最多的是“调控”二字,开发商质疑,购房者关注,学者们分析,热热闹闹、沸沸扬扬,报纸谈,网络谈,记者采访,朋友询问都离不开“调控”“国六条”、“细则”、“解读”等等关键词,最终都落于“项目下一步怎么办?”、“现在怎么买房?”这些各自最关心的事情上。新浪网就“调控期间买房还是租房好”专题和我约稿,我以为此题太大,就用数字对调控下买房与否发发议论,有些话可能不够中听,不喜欢的看官不必在意这些文字,只在阅后把自己购房想法数字化梳理一下即可。

  国家进行调控的目的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多从影响宏观面贷款利息、税率、年限、套型面积等因素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均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通过影响产品供需关系间接地产生作用。调整结构是手段,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发展是目的。如果我们深入理解“国六条”的这些关键用语,结合城市化进程加剧导致中心城市人口和住房需求刚性增加的现实存在和必然趋势,就可以领悟“调控”的深刻内涵。不可否认,长期来看,商品房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调控的目的只是为了把房价控制在适当水平,或者说使上涨不至于过快而已。

  总价降低并不意味单价下降(本文所说价格特指单价)或者说调控无助于降低单价。一种商品的价格波动主要因为供应与需求矛盾作用形成,也就是说供大于求时候,市场会调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则使价格上升。“70%的90平方米套型”的规定,使得一、二年内市场上90平方米小户型大量增加。这样的调控给购房者的直接效果,是使单套住房的购买总价降低,单价未必会降,供应与需求的博弈,还有可能让单价上升。所以对于大多数低收入购房者必须在单价和总价上作出选择,要实现住房梦,就要接受减小面积需求求和因此带来的居住品质的下降。

  “70%90平方米”的实行,远期会增加此种规格住房的供应量,是否形成供大于求,则取决于小户型的需求数量大小。众所周知低收入者数量巨大,长期压抑的购买力,在政策鼓励和心理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会在总价因产品结构调整出现相对下降时得到释放。供大于求比较难以出现,那么相对应单价不会下降。

  “70%90平方米”的实行,近期和远期都会使得90平方米以上户型的供应量锐减,这种规格住房需求来源于改善型购房者和一部分较高收入者的第一次置业,也不排除投资性购房参与,三者相加形成的需求数量和供应量矛盾会很尖锐,供小于求是必然,价格上涨也是必然。

  “70%90平方米”的实行,要求原有未开工项目的规划审查和套型调整在目前的行政许可程序下,规划牵一发而动千钧,交通、绿化、人防、消防、教育等部门的配套审批亦需重新来过;新项目则须按照新规定重新进行策划和设计。都将使得新老项目开发进度延后至少10-5个月,这期间有效供应量会有所下降,亦会反作用使短期市场价格上调。

  因此,“调控”以后购房单价从如北京目前的均价7000元/平方米,降低40%——50%以接近数量巨大的低收入者低价需求,既非政策本意,也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上海去年政策导致价格下调,后又出现反弹,就是证明。北京五环内的中心城区,因为地价、拆迁等固定成本高的影响,调控对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寄希望于调控绝对地降低住房单价,是不现实的想法。倒是政府为满足低收入者购房需求,加大低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措施值得等待。

  以等待调控的态度决定买房与否,现在买还是等等看,其实不必一概而论。鉴于近期和远期因调控使商品房单价整体下降可能性不大,而政府会增加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购房者可以采取即买和等待两种态度,细分为等待型和即买型两类。这里我们以北京典型购房者家庭收入(含单身个人收入)、市场价格为例作下测算,以期将等待型和即买型进行大致区分,并借此对两类型人群提供一些购房建议。

  这个测算包含如下前提:贷款购房(首次自住型购买和二次改善型购房);可购买房源包括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含集资房);90平方米以下贷款首付不低于20%,90平方米以上贷款首付不低于30%。






表一



表 二


  表一就三档不同月收入者,在相应首付款和月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测算购买90平方米和120平方米典型套型面积可承受单价。

  北京规划布局上有以二、三、四、五环路形成的同心圆区域划分,以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体现着其不同的土地价值和房屋价值,同时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越靠近城市中心项目越少,售价越高,销售越快。从表二可以看到,目前北京三环外新开住宅楼盘数量仅100来个(不含别墅、类别墅、洋房项目),其中三四环间项目主要集中在丰台、朝阳两区共17个,占12%,均价7700元/平方米,丰台比朝阳低1700元/平方米;四五环间项目主要集中在朝阳、丰台两区共34个,占24%,均价7400元/平方米,丰台比朝阳低3100元/平方米;五六环间项目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除了海淀以外的朝阳和大兴、通州、昌平、房山四个近郊区,共91个占64%,均价4800元/平方米。

  五六环间,海淀区因五环以里基本开发完,而这些项目与中关村关系密切,临近上地开发区,价格最高,甚至高于丰台区三四环间价格,比最低的房山区高近4300元/平方米;朝阳项目临近奥运公园、京通快速路、京沈高速路,价格6600元/平方米,几乎接近丰台三四环间价格,比相邻的通州区高2600元/平方米;大兴、昌平、通州三区价格居中4000-4500元/平方米;房山最低为3200元/平方米。特别指出的是,丰台区显然是一个价格低谷,购房者值得关注。

  由于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造成文章篇幅很长,为减轻视觉疲劳,另起一页。

关于:
  *给上面列举的A、B、C三类不同收入水平购房者的购房或者等待的建议
  *真正可以降低房价的“葵花宝典”

请看本文第二部分:
离线wowo
发帖
1117
啄木币
1526
鲜花
118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7-09
降低房价的“葵花宝典”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