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68阅读
  • 0回复

利令智昏的齐二药在zt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燕小六
 
发帖
960
啄木币
885
鲜花
5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6-05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在调查齐二药假药新闻时,称有职工说:齐二药的问题出在老体制交接之时:

  2005年9月企业改制,工厂从国有企业变成了民营企业。门卫师傅告诉记者,齐二药是齐齐哈尔市惟一的一家针剂制药企业,有着几十年的历史。最早这家企业隶属齐齐哈尔车辆集团,是这家国有大型企业的一个子工厂,曾经有过年创利润300万元的业绩。
  他在这家工厂干了38年,把“大半辈子都交给了厂子”。“我们厂子本来是个很正规的企业,无论是管理还是各项制度建设上都很严格。”门卫师傅说,这件事可能出在新旧体制交接上,过去的老人都退了,新招的人还不太适应。”
  “啥不适应啊!”旁边一位穿厂服的中年人插言道:“现在新工人不培训就上岗,管理人员用谁不用谁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我就说了—早晚得出事!”

  我想,很多人读了这个新闻会产生这样的认识,这个企业从国有到民营的改制是否成功?
  昨晚,央视新闻也报到了此企业是改制企业。在刚看到此类新闻时,我想这种医药企业是不能卖给私人经营的,因为这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但冷静下来想,并不能将原因归于企业改制。也就是说不能因出现此类问题就否定企业改制,就要重走老路。
  国有制药企业很少出现假药事件,在Google中打入“国有企业 假药”,出现在前面的全部是齐二药事件的新闻。这是个民营企业,却很多新闻都提到了这个企业原来是家国有企业。记者们都在暗示些什么。
  但它毕竟是家民营企业,是家刚改制还不到1年的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会想办法减少成本。原来我参与的一个汽车零件厂改制,在卖给个人后,冬天连暖气都取消了,办公人员也没有,我认识的一个女会计,她的脸上都起了冻疮。结果,时间不长,迫于资金压力和职工的对抗,最终这个民营企业家退出。我想这个齐二药现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话又说回来了,并不是只有齐二药这一家民营制药厂,为什么别家没有出事?可见是民营企业的管理问题。我猜测,购买企业的这个人并不是原企业的管理层或者职工,是个外部人员。本身并不十分懂制药及制药企业管理,再加上一定是急于挣钱,所以,会忽略很多问题。而职工现在大部分是临时工,即使是原来的正式职工,也不再有主人的感觉,发现问题提出来也不再象以前那样积极、主动。所以才会有采购员在采购时弄虚作假,企业质检人员不认真责任,不严格把关。这是个的典型的交接混乱期。
  第三,除企业本身的管理外,制药企业的外部监管不到位。一是国家药检部门,是不是对原国有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制药厂的资格重新进行检测评定呢?二是当地政府的药品监管不力。改制后,监管部门肯定不会再和原来对国有企业一样进行监管了,民营企业对监管部门是实用的态度,用得着靠前,用不着靠后,客观地加大了监管难度。
  第四,药品上市前是不是应该有机构专门进行检验,比如叫“入市通行证”之类的。
  第五,药品上市后,还有个中标问题。根据采访,似乎没有招标方的责任。但招标方对药品质量的保证就没有责任吗?
  第六,使用方,医院也是受害者。医院有没有责任复查药品的质量呢?至少抽查也好啊!
  可见,在药品生产的原料(主辅料)供应、原料(主辅料)采购、药品生产、药品销售、药品使用五个环节中,越往前越重要,而此次造假事件的源头恰恰是原辅料供应、原辅料采购。央视《经济半小时》提到:“在之前所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所使用的原料是来自于国外进口,每吨的价格达到了17000块钱,但是这次他们所购买的假的丙二醇原料只有6000块钱左右”,也说明了企业是为了省钱,重利轻义,利令智昏,自古皆然,中外皆然。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