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00阅读
  • 1回复

肺纤维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车驰
 

发帖
4860
啄木币
13464
鲜花
153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1-29
一般的认为间质性肺炎(IIP)又称肺纤维化(IPE)、纤维性肺泡炎(CFA)。本病在国内外还会有其他病名,但是这些病名都是一个系列的性质相同的病,只是在病情的进展过程中在肺组织的解剖部位上有些差异而已。 本病是一种至今还没有查明病因的慢性肺间质性疾病。其中有少数患者的发病可能与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有机粉尘的吸入、有害气体的刺激有关。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损害是在病程早期以肺泡壁的炎症为主,在中期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在晚期为肺泡壁纤维化。作x线肺部检查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时可发现在两侧肺野尤其是下肺野,呈现出密集细小的网织状结节,此结节较均匀又边界不清,或有条索状病灶、网格影、蜂窝肺,磨玻璃样改变不明显,单纯磨玻璃样改变者容易恢复。作气管镜活检(TBLB)病理检查时,显示出肺泡萎缩、肺间质纤维化。

本病的最大特点是:起病隐袭、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肺、心功能衰竭。本病成为不可预防、不易早期发现、不好治疗、进行性损害的"绝症"。

一般的患者都是在作x线肺部检查时发现自己患上了间质性肺炎,此时已经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患者已感到时有呼吸困难,干咳。此后常因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和加重,且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呼吸增快但无喘鸣,刺激性咳嗽或有咳痰,少数有发烧、咯血或胸痛。严重后出现动则气喘,心慌出虚汗,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唇甲紫绀及杵状指(趾)。作体检时在下肺野可听到湿罗音。在并发肺原性心脏病时有肺动脉第二音亢进,颈静脉努张,肝肿大和下肢浮肿。

另有一种放射性肺纤维化病。是因为对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害,形成了广泛的肺纤维化。临床上常见到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疼,时有发烧。病情重者其干咳持续存在,气急明显,活动后增剧。免疫功能下降严重,且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甚则并发右心衰竭。

还有尘肺病,是因为吸入无机粉尘而引起的弥漫性肺纤维化。以石棉肺为主。患者都有长期的职业接触史。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们发现,间质性肺炎的肺纤维化过程在以前总认为是由慢性炎症过程引起,于是治疗重点放在了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抗炎治疗上,但是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了这些治疗很少或者根本不起作用,反而可能带来一些付面影响。一般的认为,只有20%的患者适合用激素来治疗,来控制急性症状。但激素治疗不适合年龄大于70岁的,极度肥胖的,伴随心脏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患者。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人体接触了各种粉尘、烟雾、病毒等病源微生物后可引起肺泡的急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刺激了人体的成纤维细泡增殖,同时增加了胶原的合成能力,而使胶原的合成增加,随后可形成慢性肺纤维化。因此把研究治疗肺纤维化的重点放在了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的沉积上。进而对细胞因子、氧化剂和肺泡上皮的认识正在深入,以求寻找到确切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车驰

发帖
4860
啄木币
13464
鲜花
1539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1-29
肺间质纤维化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病因有的明确,有的未明。明确的病因有吸人无机粉尘如石棉、煤;有机粉尘如霉草尘、棉尘;气体如烟尘、二氧化硫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药物影响及放射性损伤。本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肺瘘”等范畴。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进行性气急,干咳少痰或少量白黏痰,晚期出现以低氧血症为主的呼吸衰竭。查体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
[诊断]
1.进行性气急、于咳、肺部湿罗音或捻发音。
2.x线检查: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3.实验室检查:可见ESR、LDH增高,一般无特殊意义。
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肺组织活检提供病理学依据。本病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炎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30—40毫克,分2-3次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5-lO毫克,1日1次。
(2)治疗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3)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舒喘灵等。
(4)氧疗:适用于晚期患者。
2,中医药治疗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3)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痰活血。
方药:熟附于10克、肉桂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仙灵脾10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预防与调养]
1。注意避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2。避免接触病因明确的异物。
3。注意饮食营养。
4.人参、蛤蚧、川贝粉、红花、冬虫夏草适量,研粉人胶囊,适量服用,或每日食用核桃仁2-3个。体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
[诊断]
1.进行性气急、于咳、肺部湿罗音或捻发音。
2.x线检查: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3.实验室检查:可见ESR、LDH增高,一般无特殊意义。
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肺组织活检提供病理学依据。
本病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炎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30—40毫克,分2-3次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5-lO毫克,1日1次。
(2)治疗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3)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舒喘灵等。
(4)氧疗:适用于晚期患者。
2,中医药治疗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3)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痰活血。
方药:熟附于10克、肉桂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仙灵脾10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预防与调养]
1。注意避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2。避免接触病因明确的异物。
3。注意饮食营养。
4.人参、蛤蚧、川贝粉、红花、冬虫夏草适量,研粉人胶囊,适量服用,或每日食用核桃仁2-3个。体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
[诊断]
1.进行性气急、于咳、肺部湿罗音或捻发音。
2.x线检查: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3.实验室检查:可见ESR、LDH增高,一般无特殊意义。
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肺组织活检提供病理学依据。
本病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炎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30—40毫克,分2-3次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5-lO毫克,1日1次。
(2)治疗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3)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舒喘灵等。
(4)氧疗:适用于晚期患者。
2,中医药治疗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3)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痰活血。
方药:熟附于10克、肉桂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仙灵脾10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预防与调养]
1。注意避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2。避免接触病因明确的异物。
3。注意饮食营养。
4.人参、蛤蚧、川贝粉、红花、冬虫夏草适量,研粉人胶囊,适量服用,或每日食用核桃仁2-3个。

补充:

肺间质纤维化是以运动性呼吸困难,动则气短,干咳,喘憋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变。包括特发性肺质纤维化及继发于某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肺间质纤维化等。

    【肺的解剖生理】

    肺位于胸腔之内,有左肺(两个肺叶)右肺(三个肺叶)之分。肺的表面包裹有胸膜。胸膜分为二层,贴近肺的内层叫脏层,贴近胸壁的外层叫壁层。肺的结构十分复杂、有支气管、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血管和神经等。肺间质是肺的支持组织,是由结缔织构成的。而结缔组织正是诸如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中体内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并引起损伤的组织。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的主要功能是通气,即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通道。肺泡的生理功能则是换气,即通过肺泡排出二氧化碳和吸收氧气。而肺毛细支气管则即有通气功能又有一定的换气功能。肺间质的生理作用是完成弥散功能。通过弥散,氧和二氧化碳才能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交换。通过肺的通气、换气和弥散三种功能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排除体内的废气二氧化碳,从肺泡中汲取新鲜氧气,实现气体交换,帮助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肺间质纤维化就是肺间质已经结疤或瘢痕形成,这种病变是不可逆的。

    【病因】

    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病因有的明确,有的未明。

    1. 环境因素:有吸入无机粉尘如石棉、煤 ; 有机粉尘如霉草尘、棉尘;还有烟尘、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吸入。

    2.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反复感染,常为此病急性发作的诱因,又是病情加重的条件。

    3. 药物影响及放射性损伤。

    4. 继发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

    复杂的致病因素激发各种细胞活素、组胺、蛋白酶、氧化剂等形成免疫复合物与肺泡巨嗜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母细胞共同聚集于肺间质,形成肺间质炎症,致使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和过量的胶原蛋白沉积,产生疤痕和肺组织的破坏,终成肺间质纤维化。此病呈慢性进展进性行加重,为肺系疾病中的疑难重症。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和高血压不同。一般认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是肺小动脉痉挛,但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推测应该是肺毛细血管通过障碍所致。正常人的肺泡区总面积约 100 平方米,大约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大小,担负着全身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作用。它的通过能力和全身其它组织器官毛细血管的通过能力应该是平衡的。无论是肺泡炎还是纤维化,这种弥散性损害使肺泡的毛细血管的通透能力下降,从右心室泵出的血液不能顺利通过肺泡完成气体交换,打破了小循环和大循环血量的平衡,致使肺动脉压力增高,严重时可发展为右心室衰竭。

    【临床表现】

    1. 起病隐匿,呼吸困难表现为进行性加重,早期即有活动后气促。

    2. 常在深吸气时或吸气末期引发干咳,偶见血痰。

    3. 全身表现:乏力,消瘦,厌食,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少数人有关节痛,胸痛少见。

    4. 继发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疾病的患者,同时伴有疾病本身的表现。

    5. 查体时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以出现右心衰竭体征。

    【辅助检查】:

    1. 肺功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具体可测:

    VC-------------------------- 肺活量。

    TCL------------------------- 肺总量。

    DLco---------------------- 弥散功能。

    FRC--------------------- 功能残气量。

    RV-------------------------- 残气量。

    FEV1------------------------ 一秒率。

    PA-AO2---------- 肺泡 - 动脉氧分压差。

    PaO2------------------------ 氧分压。

    PaCO2---------------- 二氧化碳结合力。

    2. X 线与 CT : X 线胸片上病变多位于中下肺野,早期呈磨玻璃样,周边肺野常见播散性结节影,多发环状影。晚期呈典型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状、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无肺门淋巴结肿大。

    【诊断】

    1. 进行性气急,干咳,肺部湿罗音或捻发音。

    2. X 线检查 : 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3. 实验室检查:可见 ESR , LDH 增高,一般无特殊意义。

    4. 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 肺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学依据。本病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管炎鉴别。

    【治疗】

    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也和治疗其它难度大的疾病一样是一个工程。治疗目的:争取可逆部份和时间,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临床最常见的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肺泡炎和肺间质纤维化。可以先于自免疫病出现,也可以在自身免疫病发病数年之后出现。早期常常被作为肺部感染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当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时,人们怀疑其可逆性,往往放弃治疗努力。其实早期大部分是肺泡炎和部分纤维化并存,其肺泡炎是完全可以逆转的。被炎症侵袭的肺泡的修复过程就是吸收和纤维化的过程,其恢复正常肺组织还是纤维化取决于坏死的组织碎片是否能够被完全吸收。如果不能,就会被纤维组织取代。所以当肺部出现损害之后应该尽早进行规范的治疗,以免出现更多的不可逆的纤维化组织,造成肺功能的损害。这一点对医生和患者都同样重要。

    1. 去除病因:避免接触和积极处理各种诱发因素。

    2. 积极正确治疗原发病。在此特别提出由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而继发的肺间质纤维化,原发病是否稳定,已稳定是否还可进展,此病的隐匿性起病极易被忽视,在原发病一次次的反复中,可引发和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一次次加重,因此,积极正确治疗原发病显得由为重要。

    3. 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药物,按标准体重 1mg/kg.d 剂量 60mg/ 日 一次服用,以后按病情按医嘱递减,逐步达到 15-20mg/ 日,一般也得维持一年左右。

    4. 环磷酰胺、甲氨喋呤、硫唑嘌呤都是可以用来治疗肺纤维化的,但又都是可以造成肺纤维化的药物,选择时应慎用。

    5. 抗炎治疗:肺泡炎期的治疗很重要,尽快消除肺泡炎,可以减缓纤维化的进程,但由于免疫系统疾病继发的肺间质纤维化是不能靠西医抗生素治疗的,中药在治疗中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大大减缓肺纤维化的进展,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针对个体在适当应用激素的同时选择抗炎力度较强及调节免疫功能紊乱的中药汤剂治疗。已收到较好的抗炎效果。(请详见病例介绍)

    6. 对症治疗:可选用作用肺的中药,袪痰,松弛支气管,改善心肺功能等。

    7. 氧治疗:这是治疗中的需要,但长期氧治疗也可以加重肺纤维化。如何处理这种矛盾,需要医生的正确处理。

    8. 单肺移植:目前尚难以广泛开展,更不适合继发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应用。
1条评分
swing 鲜花 +1 2008-01-2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