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20阅读
  • 1回复

国外医师制度及培养过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ilon
 
发帖
856
啄木币
2864
鲜花
2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06-03
— 本帖被 g.c.dr. 从 【医事】 移动到本区(2008-11-12) —

田 玲1 甄永苏2 高润霖3 刘 耀4 沈渔邨5 林东昕6 李冬梅7 梁晓捷7 王迺珠7
(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 2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所3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4 公安部物证中心 5 北京大学医学部 6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7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

      医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角色,医师承担着防病治病、救死扶
伤的神圣职责,医师的医德医技和工作质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
康、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一、医学人才劳动特点
由于医师从事的是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的特殊劳动,决定其劳
动有以下四个特点:
1、社会性:医学工作的对象是社会的人,这种特殊劳动以人类
健康需要而存在,社会的不同需要,造就出各种不同专业、类型的医
学人才。
2、探索性:医学是一门充满未知领域的科学。医学家经过90
年的探索,才基本查清了人类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临床诊治过程中,
受到技术条件和经验的制约,只有经过不断探索,才能最终征服疾病。
因此,医学人才必须具有探索问题的能力。
3、精确性:医学人才的劳动,以促进人的健康、延长人的生命
为目的,不容许丝毫的疏忽和大意。在现代科学条件下,医学数学化
的趋势以及高精技术大量进入医学领域,更加突出了医学劳动的精确
性,要求医学人才观察精细,实验精确,诊断准确。
4、协作性:现代医学条件下,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科研工作,
完全依靠个体劳动已不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其趋势是越来越多地依
赖医学人才的协作劳动。1901~1990 年90 年间有81 项医学成果获
得诺贝尔医学奖,其中45 项是多人协作完成的,前45 年协作研究
项目仅占获奖项目的31.4%,后45 年协作研究项目占了获奖项目的
76.9%,增加了45.5 个百分点,表明协作性已成为医学人才劳动的
一个显著特点。
二、国外的医师资格制度
为规范临床医师的培养、准入和管理,保证医师的基本临床技术
水平和服务质量,国外相继建立专科/全科医师制度并不断完善,目
前,欧美等国家的专科/全科医师培养、准入及管理制度已比较完善,
形成了包括学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在内的医
学教育体系,即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在某一医学专业领域接受
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综合训练,使其达到
从事某一临床专科实践所需要的基本要求,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
医疗工作。专科/全科医师制度对保证专科医师的专业水准、提供高
质量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新加坡7 国的管
理机构分别是各国的医学专科委员会、医学总理事会、皇家医学会、
医学委员会、教育部和卫生部、医学会、医学委员会。
1、美国医师培养过程
接受12 年的基础教育—— 4 年大学教育—— 4 年医学院校教育
(2 年基础,2 年临床,毕业后授予博士学位,但不发医师执照)——
4~8 年的培训(1 年的毕业后培训,3~7 年专业培训)——取得专科
医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专科医师。2000 年起,美国实行再认证制
度,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7~10 年,要想继续获得专科医师资格,必
须定期参加本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接受资格审查,参加一定的考试
后,重新获得专科医师资格证书。关于继续医学教育(CME),美国
提倡终身医学教育,把CME 同持续终身职业生涯统一起来,从开始
的自愿参加已过渡到法制化的强制性参加;取得CME 学分是参加再
次资格认定考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美国,全科医师只是专科医师中
的一种,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全科医师每3 年必须获得CME150 学
分,每6 年必须参加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组织的全科医师资格再认
证,合格者方能再注册执业。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实行行医执照的更
新制度。
2、英国医师培养过程
在英国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分别各自独立的培养过程,成为专科
医师的过程包括:高中毕业——5~6 年(2~3 年基础,3 年临床)的
医学院校学习,取得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培训(1 年的注册前住
院医师,6~9 年专业培训)——获得专科医师培训完成证明——注册
成为专科医师。英国的CME 是非强制性的,但仍有99%的事宜自愿
参加;政府每年对参加CME 者给予一定的奖励;CME 方式包括大
学或学院组织强化课程、医学新进展讲座、学术会议、远程教学等,
皇家医学会和专科医师协会为参加者授予CME 学分;英国的CME
有逐步规范化并与专科医师资格再认定相结合的趋势。要想成为全科
医师至少需要9 年的医学教育和岗位培训,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后,可
选择在所需的社区服务,服务期间每年须提交工作报告,并接受检查
评估,注册后还要参加皇家全科医师学会组织的CME 活动。
3、加拿大医师培养过程
加拿大专科医师培养过程与美国大致相同,都是从获得医学博士
学位以后开始,都采取专科医师证书制度,培训过程和各种标准的制
定也差不多,被称为“北美模式”。医师完成了皇家医学会规定的毕业
后培训,并通过学会组织的考试后,被授予专科医师资格证书。为使
每一位住院医师保持其业务发展潜力,皇家医学会规定住院医师每年
应取得一定的CME 学分,CME 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包括参加学术会
议和学术讲座、外出进修、其他学科轮转等。全科医师的培养目标明
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包括轮转、学术讨论、行为科学讨论、病历
介绍和查房、科研课题、计算机管理,对于教与学均有翔实的评估。
4、澳大利亚专科医师培养过程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澳大利亚医学生的培养一直沿袭英国的模
式,以招收高中毕业生的5 年制或6 年制医学教育为主;90 年代末
期,各大学陆续采取北美模式,开始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进入4 年制
医学教育,毕业取得医学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教育分为早期临床医
学培训和专业培训两个阶段,专科医师的培训和实践历史上沿袭了英
国毕业后系统临床培训模式,依专业不同持续3~7 年不等,专科医
师培训的整个过程都有系统的评价,包括在经验上取得的进步和承担
责任的水平。澳大利亚目前没有对CME 做出统一的要求,但各专业
医学会对之十分重视,鼓励所属成员积极参加CME。全科医师培训
是从医学院校里开始的,在校学习期间安排6~8 周的社区医学、全
科医学和农村卫生课程,与全科医师一起工作,毕业后全科医师培训
必修内容包括医疗服务需求领域、土著人健康课程、急救技能(包含
幼儿急救)等。澳大利亚虽然没有行医执照的更新制度,但由医疗评
议会发放的业务登记证却要每年更换一次,在更换业务登记证的过程
中,该会将对医生是否有刑事犯罪行为、是否有患者投诉以及医生的
健康状态等进行检查。如果登记证未得到更换,医生将被禁止参加医
疗过失保险,从而很难再开业,因此这相当于实行了事实上的更新制。
5、法国医师培养过程
法国的医师培养是通过高等医学教育实现的,实行法制化和规范
化的医学教育管理制度。高等医学教育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2
年,以医学基础教育为主;第二阶段4 年,侧重于医学理论和临床知
识的学习;顺利完成第一第二阶段课程,通过规定考试后被授予“临
床与治疗综合证书”,获此证书的学生可根据考试成绩、个人兴趣及
就业市场情况注册第三阶段的学习;第三阶段分为两个方向,进入全
科医学的培训不需要通过考试选拔,经过2 年至2 年半的全科医师培
训,通过考核者被授予全科医学博士并颁发全科医师证书,成为合格
全科医师,从事基本医疗保健工作;进入专科医师培训必须通过由大
学组织的不同专业考试,通过者经过4~5 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通
过考核和论文答辩,被授予专科医学博士,颁发专科医师证书,可从
事医疗和教学工作。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形式将CME 法制
化的国家,教育方式包括订阅医学杂志、电视教育、讨论会、学术会
议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医疗研究、病例讨论、听课等。
6、德国医师培养过程
德国的学校医学教育学制6 年,包括3 年基础的医学课程和3
年的临床学习,期间必须参加3 个阶段全国统一的国家医师资格考
试,严格实行淘汰制,毕业时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并获得医师称号;完
成博士课题研究和论文者可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经过18 个月的注
册前培训,申请一个全科医师培训项目,经过2~3 年的全科医学培
训,考试合格便可获得全科医师证书;专科医师培训包括初级培训和
高级培训两部分,培训时间依据各专科的不同从4~6 年或6~8 年不
等,高级培训至少2 年,圆满完成培训并通过考试者被授予专科医师
资格证书,并取得专科医师称号(相当于中国的主治医师)。德国对
CME 甚为重视,为持续终生制,教育形式多样,包括报告(专题报
告)会、各种学术会议等。
7、新加坡专科医师培养过程
高中毕业——5 年医学院学习(1 年基础医学知识,4 年临床知
识,期间每年考试,通过者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获得医学内科
或外科学位——1 年的临床实践,进行条件注册——6~8 年专科医师
培训(初级一般不少于3 年,高级一般2~4 年),申请专科医师认定
和注册,成为专科医师。为保证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并使医师的能力
得到持续提高,新加坡医学委员会于2003 年1 月1 日起实行强制性
的CME,教育内容包括提高有效医疗保健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总之,英国、法国、德国都是将医师资格考试与高等医学教育毕
业考试融为一体,有别于我国医师资格考试所借鉴的美国、日本、韩
国等国家的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这种体制与这些国家的医学教育传统
和医疗服务体制沿革有密切关系。虽然这些国家没有统一的医师执照
考试,但在其他类型考试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考试内容与实行医师执照
考试制度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与内容十分相似。
三、国外医师培养目标
关于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勇于探索,事业
心强,坚忍不拔,勤于实践,团结协作的人。美国一位诺贝尔奖金获
得者曾说过,一个好的科学家,必须具备三个“H”和一个“L”,即:
Good Head,Good Heart,Good Hand 和Good Luck,意思是要有
出众的智能和思维、有创造性,有强的事业心、信心和毅力,有精湛
的技术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要求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
生必须是利他主义者,必须是知识渊博的人,必须是技术熟练的人,
必须是尽职的人;英国、日本、德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对医生都制定了
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四、我国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
格,并经注册后,才能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
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于1999
年由卫生部颁发。《办法》规定,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
师资格后2 年内未注册者,或中止医师执业活动2 年以上的,在申请
注册前,要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3~6 个月的培
训,并获得考核合格证明。执业助理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继续
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要申请执业医师注册。
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由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
部分组成,特点是多种学制并存(高等医学专科教育、高等医学本科
教育、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
又从多到逐渐减少的过程;毕业后医学教育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和研究生医学教育两部分;2000 年卫生部、人事部共同制定和颁发
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并成立了全国CME 委员会,截止
到2003 年,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了CME 委员会或
领导小组。
新世纪对新型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提出了如下的基本要求:(1)
必要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包括法律、资源、经济、伦理)的基本知识
与基础修养;(2)广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尤其是近代数学、物理、
化学及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知识;(3)熟练地应用电子计算机与计
算机化的本专业情报信息系统;相当的外语书写、阅读与表达交际能
力;(4)坚实的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基础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
握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5)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
能力,广泛的适应能力与竞争创新意识;(6)良好的表达能力与人际
交往能力,以及参与社区保健及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为适应新世纪对临床医学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
求,结合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以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们
应改革医学教育,多途径、多方式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使住院
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并完善医学人
才选拔机制和评估考核体系,优化成才环境;建立医学人才分类、任
用聘任管理制度;同时注意维护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Gulesen O. Specialization of doctors, general practice
and the training system. Cahiers de Sociologie et de
Demographie Medicales, 2001,41(3~4): 386~389
2 Josephine M Cassie, Judith S Armbruster, M Ian
Bowmer, et al. Accreditation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 comparison of
two systems. Medical Education, 1999, 33(7): 493
3 Evans J, Goldacre MJ, Lambert TW. View of junior
doctors on the specialist registrar(SpR) training scheme:
Qualitative study of UK medical graduates. Medical Education,
2002,36(12): 1122~11130
4 Titus Schleyer, Kenneth A Eaton, David Mock. et al.
Comparison of dental licensure, specializ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five countries. European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 2002, 6(4): 153
5 Lehmann KA, Schultz JH. Anesthesiolog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Germany. Results from a representative
questionnaire, Der Anaesthesist, 2001, 50(4): 248~261
6 Pearce C, Liaw ST, Chondros P, et al. Australian doctors
and their postgraduate qualification. Aust Fam Physician
(Australia), 2003, 32(1~2): 92~94
1条评分
ibuprofen 鲜花 +1 2008-06-03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ibuprofen
发帖
204
啄木币
148
鲜花
4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6-03
好贴,留名
咱们国家医生的门槛太低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