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75阅读
  • 17回复

[原创]有关近体诗写作的基本规则(对诗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潇湘行
 

发帖
718
啄木币
2207
鲜花
3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0-04-20




格律诗体规则
一、格律诗简介 :
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

二、唐诗律规则 :
规则:
1、同句交替:
2、上下句相对:组句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组篇规则。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第二,四,六,八句结尾必须是平声字,而且须押韵
6、第三,五,七句结尾必须仄。第一句结尾可平可仄,如果是平,则必须也押韵,但是可以押邻韵。
7、每句最后三个字也不能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否则也是拗句。
8、用韵古声按平水韵,今声按中华新韵。
忌讳:
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4.上一联的下句末二字与下一联的上句前两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5.孤平。唐诗律要求的孤平很简单,在需要押韵的偶数句中,如果五律除了一个韵字外,就只剩下了一个不与韵字相连的平声字,那么就是犯了“孤平”之忌,古诗特别忌讳。孤平只发生在平收即带韵脚的句子中,仄收的句子即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叫犯孤平。如果一个七律句以仄平声收尾,那么第三字到第五字中至少必须有两个平声字,否则也是犯孤平。孤平在律诗中是最忌讳的。
6. 三连平。指句末连续三个平声字,四个及以上当然更不行。一三五不论要有条件,主要是为了避免孤平和三连平。七律忌三仄尾。
7.夹平也要避免。比如“平平仄平仄”不能改为“仄平仄平仄”。
8.上尾:至少应避免邻近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两个相同是小病;三个相同是大病;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三个相同,就是最严重的“上尾”。


三、平仄规则 :

【简介】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分
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
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规则】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 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上下句相对:
2、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相邻两联的邻句中,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同,比如说第四句第六字是平,那么第五句第六字也必须是平,不遵循这个原则就是失粘。
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例如: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 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 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 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 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五绝】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七绝】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五律】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
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即在五言律诗每句前加两个字。
1、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杜牧《润州》
谢眺诗中佳丽地,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夫差传里水犀军。 平平仄仄仄平平
城高铁瓮横强弩, 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暗朱楼多梦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画角爱飘江北去, 仄仄平平平仄仄
钓歌长向月中闻。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杨州尘土试回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惜千金借与君。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八句第二字“惜”,此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2、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仄仄平平仄仄平
画楼西畔桂堂东。 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无彩凤双飞翼, 平平仄仄平平仄
心有灵犀一点通。 仄仄平平仄仄平
隔座送钩春酒暖, 仄仄仄平平仄仄
分曹射覆蜡灯红。 平平仄仄仄平平
嗟余听鼓应官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走马兰台类转蓬。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五字“一”,第五句第一字“隔”,第六句第四字“覆”,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3、平起仄收(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杜甫《览物》
曾为掾吏通三辅, 平平仄仄平平仄
忆在潼关诗兴多。 仄仄平平仄仄平
巫峡忽如瞻华岳, 仄仄平平平仄仄
蜀江犹似见黄河。 平平仄仄仄平平
舟中得病移衾枕, 平平仄仄平平仄
洞口经春长薜萝。 仄仄平平仄仄平
形胜有馀风土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几时回首一高歌。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三句第二字“峡”、第三字“忽”,第五句第三字“得”,第八句第五字“一”,此四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4、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面初平云脚低。 仄仄平平仄仄平
几处早莺争远树, 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 平平仄仄平平仄
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 仄仄平平平仄仄
绿杨阴里白沙堤。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五字“啄”,第七句第六字“不”、第七字“足”,第八句第五字“白”,此四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四、用韵忌讳:
1、平仄混。初学诗的人往往用韵母相同而平仄各异的字押韵,尤其是现代语中读平声而古时读入声的字,如"石"、"国"、"激"、"昔"等字押韵。有的在不押韵的单句末尾用了平声字,这都是不合撤的。辨四声不但是学平仄的基础,也是学押韵的基础。
2、凑韵脚。就是在押韵的字眼上随便拈一个押韵的字凑数,其意思与全诗毫不相干。这在顺口溜、莲花落和戏剧唱词中是常见的,但如出现在格律诗中那就显得俗气了,并对表情达意有妨碍。
3、出韵。有的人由于读字发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响,又不熟悉诗韵,作诗往往会出韵,例如有的方言中,"魔"、"谋"二字读音差不多,可是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别属五歌、十一尤,二者不通押;在《诗韵新编》中分别属二波、十二侯,二者也不能通押。如果这两个字在一首诗中同时作韵脚,那就出韵了,这也叫落韵。所以初学作诗时,凡叶韵用字,过去未见过先例的,须和韵书查对一下。
4、窜韵。有的人由于不知道异义、异音的同一汉字分属不同的韵部,作诗就会窜韵。例如"分"字,若用在"新旧两平分"句中,属平声十二文;若用在"你我有缘分"句中,则属去声十三问。所以作诗时,对押韵的字要好好辨认其字义和读音。
5、倒韵。就是把一些习惯性搭配词组,前后颠倒过来迁就韵脚。例如:"花葩"、"嫩凉"、"崎岖"等,不能为了押韵而把它颠倒过来,成为"葩花"、"凉嫩"、"岖崎"。如果颠倒过来意思也讲得通,对诗的表情达意没有妨碍,不能算倒韵。如"明月"、"归鸟"、"川流"、"尧舜"、"秦汉"等。
6、重韵、复韵。诗中出现过的韵字,再次出现,并用来作韵脚,叫做重韵。同义又同韵的字,如"芳"、"香"同属阳韵,"忧"、"愁"同属尤韵。这类字在同一首诗中作韵脚,叫做复韵。重韵和复韵在诗中出现,意思重复,显得单调乏味,必须避免。

五、拗救:

“救”的一般原则是,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可以在后面应该用仄声的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根据这个原则,就产生了三个“不救”:
1.前不救后(特拗,小拗当句救?)
就是不能用一句中前面的字救后面的拗字,不能用一联中的出句救对句,不能用前一联的句子救后一联的拗句。
2.平不救仄
就是如果该用仄声而误用了平声是无救的,所有的拗救都是该用平声而错用了仄声后的补救(所以小拗当句救的说法不当)。
3.三连平无救
拗救方法:
1.当句救
当句救是指在出现拗句的本句的适当地方,选一个字,把这个字的平仄作相应的改变,使全句读起来声调仍有高低,不会由于出现拗句而影响声律的和谐。但必须注意这个补救的字,不能用在句末。例如
李白的五律《宿五松下荀妪家》,其颈联为“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其格律安排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完全合律,而对句第一字应平声,现在用了仄声“月”字,如果不救,就成了“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因此第三字必须改为平声,现在用了平声字“明”,对句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就合律了。
又如杜甫的《后至》中:“远在剑南思洛阳”本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应平而用了仄声,如果不救,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现在补救,第五字应仄,改为平声字“思”,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不拗了。
另一种在出句中自救的方法,被成为特定的平仄格式。如七言中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仄仄平平仄平仄”。其特点是将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如张籍的七绝《凉州曲》的第二首中后两句“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其出句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其第六字应仄,现在用了平声字“恩”
为了补救,将应平的第五字改为仄声“主”字,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又如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平平仄平仄”,如杜甫的《月夜》,尾联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出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现在第四字用了平声字“虚”,那么应平的第三字改为仄声字“倚”,成了“平平仄平仄”,但这里必须注意,七言的第三字和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
2.对句救
所谓对句救,就是当句中出现拗字,而在本句中没有条件补救时,便在下一句的适当位置进行补救。例如唐代温庭筠的五律《商山早行》中的颈联,“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此联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现在上联第三字应该平声处,却用了仄声字“落”,成了拗句,对句第一字本来可平可仄,现在用了仄声字“枳”,如果不救,就犯孤平。所以必须改为平声字,一个“明”字,既救了本句也救了上句。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累见不鲜的,我们不再举例了。
3.半拗句可救可不救
杜甫的《寄杜位》中“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其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平仄对,而上句第五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万”,而上下句都没有救,以至造成仄声三字尾。又如韦应物的五律《淮上喜逢故人》中的颈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按格律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第三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一”,造成三连仄,同样上下句都没有救。由此可见,凡诗句由于内容需要,而出现拗句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固然可以在本句或下句采取补救,但如果受字面限制,也不必勉强去救。
换而言之:
1.特拗本句救(三字拗四字救)
句式○○○●●中,第三字本该用平而错用仄,成拗;那么可以把第四字该用仄处用平,拗救后为○○●○●。
简单说就是五言平起仄收句中,三四字平仄互换。
2.特拗对句救
句式○○○●●中,第三字本该用平而错用仄,成拗;那么可以把对句三四字平仄互调,拗救后为○○●○●,●●○●○。
简单说就是五言平起仄收句中,出句对句都三四字平仄互换。
在特拗单拗句子当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3.孤平拗救(一字拗三字救)
句式○○●●○中,第一字本该用平而错用仄,犯孤平;那么可以把第三字该用仄处用平,拗救后为●○○●○。
简单说就是五言平起平收句中,一三字平仄互换。
4.大拗对句救(四字拗救句救)
句式●●○○●中,第四字本该用平而错用仄,成拗;那么可以把对句○○●●○第三字该用仄处用平,拗救后为●●○●●,○○○●○。
简单说就是五言仄起仄收联中,出句第四字用仄大拗,对句第三字用平救。
5.小拗可救可不救
句式●●○○●中,第三字本该用平而错用仄,称小拗;小拗可救可不救,简单起见一般不救(也或许违背前不救后),即●●●○●。
如要一定要救,可以把第一字的仄声改用平声,称小拗当句救,即○●●○●,但违反前不救后,可视为一不论,小拗不救。
也可以把对句第三字的仄声改用平声,称小拗对句救,即●●●○●,○○○●○。
6.大小拗同时救
句式●●○○●中,第三四字本该用平而错用仄,大小拗俱犯。则在对句使用救句,即●●●●●,○○○●○。没有任何问题的,完全可以单独使用,但是救句有在对句拯救大小拗的能力。
例如:
其中救句○○○●○本身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特拗出现的地方○○○●● ●●●○○此句不牵涉拗救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大拗,小拗出现的地方●●○○● ○○●●○孤平,救句出现的地方
时时误拂弦,素手玉房前。
孤平救句出现的○○●●○ ●●●○○此句不牵涉拗救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大拗,小拗出现的地方●●○○● ○○●●○ 孤平,救句出现的地方
素手玉房前,时时误拂弦。
没拗,没拗出现的地方●●●○○ ○○●●○ 孤平,救句出现的地方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特拗出现的地方○○○●● ●●●○○此句不牵涉拗救

简而言之格律诗的拗救:
1、本句自救:孤平拗救。如仄平脚,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用平,否则叫犯“孤平”,但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平声补,就没毛病了。
2、对句拗救。(1)大拗必:平仄脚,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拗,必须在对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平补。(2)小拗可救可不救:平仄脚,五言第三、七言第五字拗,可以在对句五言第三、七言第五字用平补,也可不救。
3、许多情况,本句自救(孤平自救)是和对句自救同时并用:(1)大拗和孤平拗救并用;(2)小拗和孤平拗救并用;(3)大拗、小拗、孤平拗救并用。 总之,虽是格律诗,但是灵活性很大。
[ 此帖被凌霄焰鹰在2010-04-21 11:56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潇湘行

发帖
718
啄木币
2207
鲜花
31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4-20
都是自己收集资料整理的,个人认为学写格律体诗要注意押韵,平仄,相粘,忌孤平,三连平,夹平就差不多了,至于后来学者的什么孤仄、三仄尾、四声八病基本上也不用管它,唐诗律中并没有严格说明,这样严重束缚了近体诗的创造。至于拗救,不懂也没关系,基本上主要是为了防孤平(唐诗中严格忌讳的),平三连,夹平用的。。但是我认为律诗完全不按平仄,押韵,对仗的话,那就不算格律了,既然是格律,肯定要讲究音律,这也算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吧。
[ 此帖被凌霄焰鹰在2010-04-20 20:35重新编辑 ]
离线超级玛利
发帖
662
啄木币
11844
鲜花
6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4-20
来点补充吧
所谓“古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朝人说的,“古诗”就是指周啊汉啊那些时代的诗,“古体诗”是唐朝人写的模仿“古诗”的诗体的诗,“近体诗”就是律诗和绝句这类五言、七言格律诗。


格律诗四种标准句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应的四种律诗和绝句的标准句式连接(可以更长):
以甲句式开头——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以乙句式开头——乙丁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以丙句式开头——丙丁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以丁句式开头——丁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举例: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是甲句开头,甲式标准句。其中白字古音读入声,属于仄音。欲是仄声,本应是平声,属于“一三五不论”的位置。
离线唐柒
发帖
2540
啄木币
0
鲜花
44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4-20
话说以前和小竹子在这个版块还说过这个问题……结论是现在遵守这个的已经不多了

发帖
8083
啄木币
695
鲜花
77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4-20
回 3楼(~陌~) 的帖子
因为古人专攻于此,现在人作散文惯了,作诗就没那么规矩了。。。
离线唐柒
发帖
2540
啄木币
0
鲜花
44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4-20
回 4楼(淡蓝色的阳光) 的帖子
倒不是这个问题,只是当时我们在文学版搞了几个接诗的活动,然后出了一些内容不错的,但如果严格按照这种平仄来看的话,没一个合格。一开始还严格要求,到后来就随意了。
离线潇湘行

发帖
718
啄木币
2207
鲜花
316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4-20
回 2楼(超级玛利) 的帖子
上面在平仄格式里面都写了啊
以你说的甲为例吧首句仄仄平平仄,那么第二句为平平仄仄平,那么按相粘的规律每句第2个字就只能仄平平仄粘下去了,然后同理第4个就只能平仄仄平粘下去了,然后第三句第五个字只能用仄声,所以第三个字只能用平声,否则第4句三连平(犯忌讳),所以第三句只能按平平平仄仄,第四句相对就只能仄仄仄平平,排律的所有体系也就这样依次下去。
离线潇湘行

发帖
718
啄木币
2207
鲜花
316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4-20
回 3楼(~陌~) 的帖子
现在还有接诗的活动么,我对这个比较感兴趣,不过格律体的诗真的很难写,要么这不对,要么那出问题了,主要问题是失粘、孤平和平三连很纠结,要用拗救,麻烦死了(三连平好像无救)。
[ 此帖被凌霄焰鹰在2010-04-21 11:42重新编辑 ]
离线超级玛利
发帖
662
啄木币
11844
鲜花
6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4-21
Re:回 2楼(超级玛利) 的帖子
引用第6楼凌霄焰鹰于2010-04-20 22:43发表的 回 2楼(超级玛利) 的帖子 :上面在平仄格式里面都写了啊 以你说的甲为例吧首句仄仄平平仄,那么第二句为平平仄仄平,那么按相粘的规律每句第2个字就只能仄平平仄粘下去了,然后同理第4个就只能平仄仄平粘下去了,然后第三句第五个字只能用仄声,所以第三个字只能用平声,否则第4句三连平(犯忌讳),所以第三句只能按平平平仄仄,第四句相对就只能仄仄仄平平,排律的所有体系也就这样依次下去。




我那么写不是方便看么
离线潇湘行

发帖
718
啄木币
2207
鲜花
316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4-21
回 8楼(超级玛利) 的帖子
我汗死了
所以数学比较好的,基本上只要知道是仄仄脚、平平脚、仄平脚和平仄脚的那一种,就能把律体的正格推导出来,反正第五句就和第一句一样了,就是那个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乙丙丁了,嘻嘻^_^。
离线唐柒
发帖
2540
啄木币
0
鲜花
44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4-21
回 9楼(凌霄焰鹰) 的帖子
额,现在没了,还有个同学发起的接藏头诗的,倒是挺好玩,
离线潇湘行

发帖
718
啄木币
2207
鲜花
316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4-29
附录
平水韵表:http://www.bu5.net/hxsy/sccs/psyp.htm
诗词格律查询: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tools.asp
繁简查询:http://ahwo.com/tools/XST/s.asp
[ 此帖被凌霄焰鹰在2010-04-29 10:31重新编辑 ]
离线骏马奔驰
发帖
241
啄木币
1661
鲜花
74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5-16
顶一下,纯属个人兴趣
离线潇湘行

发帖
718
啄木币
2207
鲜花
316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5-16
回 12楼(骏马奔驰) 的帖子
哈哈,能看懂的不多了
离线骏马奔驰
发帖
241
啄木币
1661
鲜花
74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6-10
回 13楼(凌霄焰鹰) 的帖子
高手往往是寂寞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