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02阅读
  • 0回复

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细胞缺氧,与胰岛素抵抗毫不相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ayklub
 
发帖
65
啄木币
185
鲜花
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2-22
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细胞缺氧,与胰岛素抵抗毫不相干
朱承太
概要:现代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血粘稠。血液粘稠时,不能够有效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此时组织细胞就陷于缺氧的状态。缺氧时,细胞生产不出足够的能量供生理需求使用。能量是生命体的根本,如果产生的能量不足,一方面组织细胞不能够完成好自身的使命,引起局部病变;另一方面,机体应该会试图动员所有的手段帮助组织细胞生产足够的能量。机体能够动员的手段无外乎3个: 1.增加氧气供应2. 增加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向血液里投放更多的燃料(主要是葡萄糖)3.增加胰岛素分泌,帮助组织细胞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燃料。 机体没有能力有效地解决血液粘稠的问题,所以氧气供应的增加是很难实现的。所以除了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胰岛素的分泌没有别的办法。向糖尿病演进的初期,一方面肝糖原的分解非常活跃,说明胰高血糖素的势力非常高涨;同时身体依靠高水平的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值,即所谓胰岛素抵抗。这些事实证明这种假说是成立的。高血糖会增加红细胞的缗线状凝聚,同时还促发纤维蛋白原的活性,这些会进一步恶化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缺氧导致高血糖、高血糖导致进一步缺氧,两者交错在一起的恶心循环最终必然导致糖尿病。
但是并非所有组织缺氧会演进为糖尿病,如单纯的高血压、脑血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粘稠情况。其原因可以在胰岛素分泌机制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机制上找。
背景: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研究深而复杂,所以一般人甚至没有勇气去探索该领域。但是进行得如此深度的研究却不能够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以致目前糖尿病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我么有没有必要怀疑:是不是目前的研究走入了错误的怪圈出不来了?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阐述依据两个概念: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某种行为或摄入物有利于血糖降低就无条件被戴上“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名声;反之则冠以“增加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背后的情况就很难激起探索的兴趣,因为“现象”被解释了。就像远古的时候,用老天爷的喜怒哀乐解释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同样可以抑制人们探索的好奇心一样。非常可悲的是,无所不能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其实也仅仅是假说,绝无分子级生化依据。由于本人的特殊经历,有幸第一个敢于摒弃这两个概念,用新的视角解释和理解糖尿病。
问题的提出:
首先我们总结一下所有糖尿病人的共性:
1.    糖尿病患者无一例外地血流变(血粘稠)指标不正常;
——这是生活好起来的副产物,但没有人真正执着地把它和糖尿病病因联系在一起。有人或许会说血脂指标可能更重要,但是一方面高血脂会间接地反映到血流变指标上,另一方面临床上偶尔可以看到血脂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这一切说明糖尿病和血流变指标密切相关,而血粘稠必然会导致组织缺氧;
2.    糖尿病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大约是健康人的3倍(见表一)。乳酸多说明糖尿病人的细胞经历大量的无氧酵解,因为乳酸是无氧酵解的直接产物。这直接说明糖尿病患者的组织严重缺氧;
3.    糖尿病人普遍感觉身上缺乏活力,即便把血糖控制到正常值以后仍表现出体弱倦怠,这说明细胞不能生产充足的能量。缺氧必然导致细胞生产不出足够的能量。
4.    饮酒时,糖尿病患者会享受暂时性的健康人一样的感觉,只不过第二天病情加剧。这种短暂的舒服感显然来自酒精的作用。酒精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血流变性向好。这暗示只要氧气输送充足,机体有可能摆脱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人的胰高血糖素异常地高。胰高血糖素起着向血液里补给葡萄糖的作用,和胰岛素的作用正好相反。当胰高血糖素的势力超过胰岛素时,血糖水平必然上升。这暗示糖尿病人的高血糖应该是胰高血糖素分泌泛滥的直接原因。上面的1、2、3、4条无一不是指向细胞缺氧。那么糖尿病会不会和组织缺氧有直接关系呢?
讨论
必须指出这里指的组织缺氧并非空气中缺氧。一般血液在肺循环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时,机体会动员一套代偿机制,如呼吸加快、心率加快、红细胞增多。这在人们初到高原时最明显。贫血患者在患病的时候,也会触发类似的代偿机制。
缺氧时为什么会导致糖尿病呢?这和葡萄糖代谢有关。葡萄糖在机体中代谢有两种形式: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一个葡萄糖经过氧气彻底氧化可以贡献38个能量单位(即ATP,三磷酸腺苷),而无氧酵解则只有2个。假设某一刻某个组织需要10个葡萄糖和60个氧气并生产380个ATP才可以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当氧气供应少了5%时,不难算出为了生理所需的能量,机体一共需要19个葡萄糖,即9.5个葡萄糖(产生361个ATP)参加有氧氧化、9.5个葡萄糖参加无氧酵解(产生19个ATP)。仅仅少了5%的氧气机体对葡萄糖的需求就增加了90%!那么机体缺氧时,机体怎样应变才可以让组织获得生产出足够的能量呢?机体可以做得无外乎3种:
a)调整血液和血管,使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但血液粘稠时,这种调节不会导致实质意义;
b)向血液循环中投放更多的燃料,主要以葡萄糖为代表。这主要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实现;
c)帮助细胞更高效获得葡萄糖,这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实现。
——上述3项被命名为丹太效应。
丹太效应会在开始的时候导致高水平的胰岛素、高水平的胰高血糖素以及大体正常的血糖水平——显然这正是向糖尿病演进的最初现象。现代医学把这一现象描述为“胰岛素抵抗增加,即机体依靠分泌更多的胰岛素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当高胰岛素和高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平衡不能继续维持的时候,糖尿病就产生了。
显然,组织缺氧时机体会触发丹太效应,而丹太效应长期起作用就会导致糖尿病。而且机体采用丹太效应也符合逻辑。这里显然并不涉及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那么机体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丹太效应呢?
胰岛素分泌机制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机制

高血栓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变性不好,但他们的血糖水平不一定高。所以说,组织缺氧不一定导致糖尿病,但糖尿病一定是组织缺氧导致的。这和胰岛素分泌机制以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机制有关。
1989年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部的一个研究小组对老鼠的胰脏作了伟大的实验,并得出了伟大的结论:胰岛(β)细胞排放乳酸的速度决定胰岛素的分泌速度。这一结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该论文可见于http://www.TaoPanacea.com/Archives/InsulinSecretion.Pdf)。对于供氧充足的胰岛细胞,血糖水平和乳酸排放速度成正比,所以在健康人身上,表面上似乎血糖水平决定胰岛素分泌。但是“血糖水平决定胰岛素分泌”的说法无法解释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规律,即基础胰岛素水平绝对高于正常人,而餐后90分钟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远远没有正常人那么剧烈(见表二)。正是因为如此,目前把糖尿病归类于内分泌紊乱症。
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却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与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在餐后只能够缓慢地升高。结合胰岛细胞内乳酸的排放速度决定胰岛素分泌速度的原理,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分析:
    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血糖水平高,所以餐后血糖水平上升的变化率一定没有健康人那么剧烈。相应地,胰岛细胞内乳酸的增加量也不会像正常人那么急剧;
    高水平的血糖通过糖基化红使细胞表面的蛋白而失去电性,这会直接导致红细胞聚集,并急剧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这就是为什么餐后普遍感觉困顿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本来血液就粘稠,血液的携氧能力差,所以餐后携氧能力的变化方面远没有正常人那么猛烈。所以,餐后短时间内正常人的胰岛细胞内乳酸的增加量远远高于糖尿病患者;
    糖尿病人的血乳酸水平大约是健康人的3倍,所以即便是同样水平的乳酸数量,糖尿病患者从胰岛细胞排放的速度也不会像健康人那么快。
显然,从上面3点分析可以得出,餐后正常人的胰岛细胞排出乳酸的速度会远远高于糖尿病患者。而高速度的乳酸排放,意味着高速的胰岛素分泌。这就是为什么正常人的胰岛素水平在餐后远远高于糖尿病患者的根本原因。而对于这一现象,当代西方医学根本就不能给出像样的解释。
再说胰高血糖素,目前世界上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细胞内ATP存量和AMP存量比值决定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即ATP/AMP值变小会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我大体同意这种说法,但是因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α细胞产生,所以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胰岛α细胞内ATP/AMP变小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高血压、高血栓患者的血糖值不一定高。只要这些人的胰岛细胞的缺氧程度不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就会正常,就不会导致高血糖。当然,如果整个血液的流变性一直恶化下去,终会有一天这些人的胰岛细胞也会缺氧,时间久了就会演进为糖尿病。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机制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在向糖尿病演进的过程中胰高血糖素的势力最终超过了胰岛素的问题。一方面像前面提到的,长期缺氧会会导致胰岛细胞在分泌胰岛素方面,对血糖的变化的应变性降低。这会直接导致血糖在高位长时间徘徊。高血糖又引起胰岛细胞的缺氧情况持续,其结果胰岛细胞内ATP存量降低,AMP存量增加,即ATP/AMP值变小,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数量持续增加。所以,胰高血糖素的势力最终会超越胰岛素的势力。
另外,在临床上观察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受损,当这种损失超过85%时,就成了1型糖尿病。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胰岛β细胞长期高负荷工作导致的。当胰岛β细胞受损严重时胰岛素得势力自然不济,这也是胰高血糖素超越胰岛素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的治疗
根据以上的分析,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在于改善胰脏细胞的氧气供应。当氧气供应充足时,胰岛细胞的ATP/AMP比值会变大,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数量降低,此时,内源性葡萄糖的补给会减少。同时,在使用活氧素的过程中发现,当氧气供应增加时,胰岛素的分泌也向正常方向靠拢。当然此时血糖值也会向正常方向靠拢,这是因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形成了较为正常的平衡。
在使用芝道牌活氧素食用胶囊给糖尿病人吃的时候观察到的现象无法用现代糖尿病理论来解释。目前市场上见到的药物仅仅起降糖作用,还没听说有什么药物能让糖尿病人恢复得正常人一样。就是因为现代糖尿病理论不能解释活氧素在糖尿病人身上应用后带来的效果,缺氧论才被催生出来。
那么血液流变性恢复正常之后,是不是 “根治糖尿病”了呢?有3种情况例外:1. 胰岛细胞内血管窄小,正常的血流变,此时也不会送达足够的氧气;2.胰岛β细胞受损8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3.线粒体功能不正常者。另外,生活习惯不良再次导致血液流变性恶化时,高血糖现象还会出现。那些胰岛β细胞严重受损的人,当血流变恢复正常时,受损的胰岛β细胞会不会恢复呢?这有待观察。

Email: TaoPanacea@Hotmail.com BioHerb@TaoPanacea.com
Web Page: Http://www.TaoPanacea.com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