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75阅读
  • 0回复

重估四大发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柳叶锥
 
发帖
48
啄木币
129
鲜花
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2-02-12
一。指南针
    按理说,指南针的发明,应该迅速将一个民族的航海实力带入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继而催生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纵横四海,沟通往来,从而开疆拓土,商贸天下。这样的事,似乎也曾发生过。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下西洋,并不说明古代统治者几经英明到足以认识到贸易重要性的地步,而只是说明那时中国的航海实力已经到达能够进行中远程航行的水平。郑和的船上满载着代表当时中国工农艺技最高水平的各类物什。船一靠岸。郑和和他的属下便将其赠与当地的政府与人民,然后象征性地出于礼节需要地接受点当地人民的回赠。对于这些回赠,我相信郑和及其属下是不屑一顾的,接手之后便转身随手扔进船舱的底层。想想也是,泱泱天朝,物华天宝,无奇不有,谁会稀罕这些“夷族番邦”的鄙陋赠品呢?相反,番夷对我们的馈赠视若珍宝,惊羡之后不禁感叹天朝的富饶强盛,望洋兴叹之余不免心生臣服归顺之意——下西洋的目的达到了。郑和的面前是一个个文明还未腾飞却虚心求教的民族,郑和的身后是一个自恃优越文明而妄自尊大的政府。因此,从一开始,双方就不存在平等的贸易心态,更毋论平等的贸易行为。郑和下西洋,实在是炫耀胜过贸易,安抚大于探索,君临盖过建交,自恋多于求实。一个人的自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自恋。
     只此一例,便可窥得指南针在中国应用之全豹。中国的航海水平在明朝以后就停滞不前了,个中原因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忽略,那便是统治者的目光短浅与不思进取。既然西洋那么远的地方都派人巡视过,得知邻邦仰慕天朝雄威,甘心臣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再去发展那劳什子的航海业干嘛?何况立国之本,在于重农,重农之本,在于固土。因此,在内陆修建一座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远比打造几只舰队去探索未知的海洋来得迫切,来得实在。亚洲雄狮在西面为自己修建了一道弧形的栅栏,倚着它酣然睡去,却把柔软的肚皮朝向东面深邃的大海。
     与此同时,西方的海面上硝烟四起,各国之间的海上军备竞赛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海军也好,海盗也罢,风起云涌的海面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激烈而混乱的海上较量带来的是航海水平的整体性飞跃。自此,探索世界的热情空前高涨。昨夜,一只装备精良的舰队被无情的大海吞噬,船员生死未知;凌晨,风浪中仅存的一艘快艇借着晨曦的微光悄悄靠岸,这块土地从此有了人的脚印。未知的大陆就这样相继被发现,世界的版图描绘的越来越完整,领土范围被探索者们重新标定,而探索者的群体中却惟独不见我们的身影。
     也许是一场大战在即,也许是要开始新的征程,但见海面上雾霭阵阵,舰队时隐时现。船员目光坚毅,整装待发;船长神色复杂,一手扶舵,一手紧握指南针,望着东方,若有所思。

二。火药
      如果谁因为中国发明了火药,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中国人是好战的民族,那他就大错特错了。这一点,从火药的发明与利用上可以证实。火药的发明,是中国最早的化学家群体——炼金术士在炼取仙丹的道路上孜孜探索,而意外得到的副产品。发明火药本身不是目的,炼丹求长生才是终极目标。火药发明以后,我们的古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黑不溜秋的粉末可以在军火武器上大有作为,千百年来纵然制造了几柄火枪,却是极其笨拙,杀伤力有限,只配做大刀长矛的辅助武器,更谈不上军队的大规模装配。没有需求便没有制造工艺的不断更新,因此,热兵器始终不是中国军队的主流配置。
      中国利用火药最成功的地方莫过于发明了鞭炮与焰火。爆竹声声辞旧岁,焰花朵朵庆新春。逢年过节,乔迁婚娶,儿孙降生,店铺开张,都少不了鞭炮烟花的助兴。十足的火药味在中国预示的不是战争,而是搀和在祥和的节日氛围里,寄托着人们对生活得美好祈愿。然而,事情并不总是它原来的样子。当明确了燃放鞭炮的社会功用之后,鞭炮烟花就免不了沦为排场与形式的推波助澜者,与唢呐铜锣一道,喧腾爆裂着一个民族素来沉静的精神内核。街上,爆竹雷鸣,唢呐尖啸,铜锣震耳,不知是哪家婚嫁,兴许是谁中状元,或者是某个皇亲前来视察,可能是哪位新官走马上任,但见人头攒攒,七彩流动,声音与色彩的洪流卷挟着欣快的情绪浪潮扑打着人群易感的神经,使人们陷入了集体性的亢奋与狂热。中华大地,一度被这样的狂热所充斥。狂热,是一个民族的寂寞。一个极易狂热的民族是不够深刻的,而深刻却正是一个民族成熟与强大的标志。
       当我们的耳畔继续鞭炮声声,当我们的夜空依然烟花朵朵,火药在欧洲却引发了一系列剧烈的历史性反应。欧洲人没有我们享受生活的这份闲适,而是将火药用在了它威力最大的地方。火枪火炮的发明,促成了欧洲军事文明的长足进步。先进的火药武器让资本家武装的农民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直接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热兵器对土著居民冷兵器的压倒性优势,为资本主义力量殖民亚非拉美扫清了障碍。资本主义社会在火枪火炮的掩护下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累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主导的西方文明由此开始腾飞,东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造纸术与印刷术
      能同时掌握这两项技术,实在是民族的一大幸事。试想,光懂造纸而不会印刷,则书籍只能靠手工书写,既费时又费力;光会印刷而不懂造纸,则书籍只能印在帛锦绸缎上,成本未免太高。此两者,都不利于书籍的大规模流通。因此,同时掌握了造纸术与印刷术,书籍理应如洪水般在这片久经炙灼的大地上泛滥开来,使普通民众亦能沐浴知识启蒙的甘霖。是的,理应如此,但中国历史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并不总是按常理出牌。理应如此,但事实并不如此。我们没有看到书籍的大规模流行,也没有见到知识的大规模普及。细细想来,却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自古,民众的愚昧是统治的基石,无论哪个统治者都不希望他所统治的民众太过聪明。聪明人不好糊弄,这是常识。愚钝一点,于统治自然再好不过。统治者为巩固自身利益而制定的国策方针,躲在经史子集的云雾里故弄玄虚,名堂繁多地呈现在目不识丁的民众面前,便更显得玄奥与神秘。因玄奥而正确无误,因神秘而威严倍增。普通民众当然不会识破这层伪装,唯有俯首拜服,感叹统治者的英明神武。一旦民众被启蒙,经史子集和变换名堂的把戏便失了效,面对种种矫饰与伪装,民众不免要叩问躲在伪装之后的核心所在。一旦搞清了为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了——这是统治者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因此,书籍注定不会在中国泛滥,但有一种例外——国学。既然儒教被统治阶级奉为国教,那么国学自然是统治者的圣经了。国学研究得好,就可以金榜题名,继而进入帝王的文官集团为其效力,升官发财,自不必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统治者利用钱权名色招纳天下国学翘楚,使其成为与统治集团利益息息相关的一部分,统治者的利益便是自身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动的念头,这便是统治者的高明所在。书籍的社会功用与政治目的仅限于此。不具备这种社会功用的书籍便鲜有问津,不符合这个政治目的的书籍便遭到无情毁禁。不禁要问,中国历史上的文字迫害是否太多了点?中华文明的绵延江水是否太平缓清澈了些?水至缓则无浪,水至清则无鱼,水至纯则无味。
        上天将传播知识的两样法宝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却没有好好利用。我们的民众依然无知,我们的民族素来内敛——内敛,或许是大智者的韬光养晦,或许是无知者的愚钝漠然。我希望不是后者。
         印刷术与造纸术几经辗转,传播到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在西方,这两项技术使得接受教育不再是贵族与教士的特权,知识如野火般在民众中蔓延开来,直接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民主化进程。当我们的读书人还在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这样的问题上纠缠不休的时候,达尔文的《进化论》,拿破仑的《法典》,美国的《独立宣言》在欧美世界早已是人手一本,妇孺皆知。
    
四。  
      历史课本中, 我们习惯将我国四大发明的出现时间与欧美国家出现同种技术的时间进行对比,以此来彰显中华文明的优越性。小时候,这样的对比的确增长了我的民族自豪感,但是现在我却羞于这么想。不错,是我们发明的早,但是发明之后呢?我们并没有见到这些发明给中国历史与文明带来应有的进步,进步是有,但还远远不够。科研与应用的脱节,看来不光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历史问题的遗留。   我们利用不好,并不代表别人也利用不好。中国近现代的落后挨打史就是最好的例证。西方航海业的发展将贸易的市场拓展到东方,而东方的保守政策与傲慢自大令西方很难接受,于是派来火炮洋枪开路,中国的国门就此打开,西方先进的科技文明令国人心中一震,从此我们迈出了紧追西方科技社会文明的匆忙脚步。指南针,火药,造纸术与印刷术,不正是繁荣欧洲航海文明,军事文明与科技文明的助推器吗?作为它们千百年前的发明者,我们却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夷族番邦借着它们的威力在自己家里胡作非为,除了默默的咽下几口不争气的眼泪,我们还有什么要辩驳的吗?时至今日,我们还拿发明时间的对比来满足小小的民族虚荣心,实在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历史总是在重演。今天,我们的焰火依旧灿烂,从一台晚会到另一台晚会,从一个开幕式到另一个开幕式,焰火照亮了星空,表演震惊了世界,与这样的排场效应相比,引燃几座耗费巨大的建筑也是在所不惜的。今天,我们真正有重量有深度的书籍依然没有泛滥,除了主流思想和无关痛痒外,我们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哪怕是对历史的客观白描,都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的民众依然无知,我们的民族依然内敛,我们的社会依然和谐。庆幸的是,许多人开始叩问为什么,但是这样的叩问又能持续多久?又能问出些什么?
      四大发明,只是古人的发明,我们没必要把它上升到与民族自豪感挂钩的高度,也没有必要把它作为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要自豪,也该是古人自豪,与我们何干?荣誉与苦难一样沉重,背负得久了同样会累。荣誉也好,苦难也罢,把包袱放下吧,我们的民族已经背负了太多的包袱。世界是多变的,唯有轻装上阵反应灵敏的民族才能捕捉到的瞬息万变的时代动向。
     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能延续至今,而与他同期诞生的其它文明群体早已分崩离析,唯独他生命力犹存,这不能不说是伟大的,却是远远谈不上强大的。乌龟寿长,却不免要畏首畏尾,苟延残喘,这样的伟大我们宁可舍弃。亚洲雄狮,强大才是它真正的本色。因此,伟大与强大,我们更需要的是后者。但是,在走向强大与成熟的道路上,我们的民族始终踽踽前行,每走一步都异常艰辛,抬眼望去,风正紧,夜正浓。
      不禁要问:我们,离真正的成熟与强大还有多远?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