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引用第0楼merck于2006-02-25 10:57发表的“山医的阳光——成绩”:
唉,成绩不是最看重的,只是侧面反映了一下书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因为课本上面内容很多,如果扩大开来,所涉及的知识是很难在一,两个学期学习太多知识的。所以我们的教材只是对于该学科的入门指导,对于该学科的概览,而且由于学时越来越压缩,老师也只能重点讲授部分内容,大纲也规定了掌握,熟悉,了解之类不同要求。实际上 ,作为以后的医务人员,了解的内容,非重点的内容,甚至没有讲授的内容未必用不到,未必不重要,只是学校限制而已,届时,会有太多“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就算是重点内容,实际上我们在入门阶段的理解还是相当浅的。考试能够考察的内容就更少了。想一想,一门学科掌握的情况怎么能反映到一份试卷上面呢?
这说明了,高分并不等于这门课程学的好,考虑到有些同学特别擅长背诵,特别擅长考试,就更不能下这样的结论了。
高分固然不能说明课程学习的好,不及格就能说明学的不好了。呵呵
.......
非常支持merck的观点。成绩虽然不能说明你全部的素质和能力,却至少说明你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现在考试一般都有应用题,这在测试你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感觉临床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根本是两回事。不过实习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真正的医学知识主要在基础学科里面,临床教材只不过是将某一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串起来而已。
实习的时候曾经聆听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李大年教授主持的一次病例讨论。他从解剖、生理、病生、生化、病理、药理等角度分析了该病人的发病过程、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机理以及药物选用的原则等,整整讲了2个小时。讲到治疗原则的时候只说了几句,与教材基本相同。当时就体会很深,所谓大医学家就是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并应用到所接诊的病人上,这样才能明确诊断。临床不论那个科室明确诊断是第一位的,内科治疗大家都差不多,外科治疗水平可能与个人素质及医院的整体水平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