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的节目曾经分别采访过裘法祖和吴孟超这两位医学大家,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发现了很多令我们非常感动的共同之处,裘法祖和吴孟超是一对师徒,我们由此也非常感兴趣,到底是这种师徒间的传承关系,还是这两个人对医生这个职业共同的理解使得这对师徒能够都成为医学界里的大师级人物。在一个特别的机会里,我们把他们请到了一起。
解说:2004年11月8日,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同济医学院的名誉院长裘法祖院士的90大寿,他被称为“中国的外科之父”。这一天也是为了纪念他从医65周年。这个聚会上云集了老中青三代医务工作者,裘法祖院士的老朋友、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也从北京赶来。湖北省人民政府还授予了裘法祖“人民医学家”的称号。
在参加聚会的人中,还有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肝胆外科的专家,他就是今年83岁的吴孟超院士,而他今天的身份则是裘老的学生代表。此次《大家》栏目也专程来到武汉祝寿,并再次相约两位院士,探访一位医学泰斗是如何培养了另一位医学大师,一位普通医生又是如何成长为一把名刀?
主持人:您还记得您对吴老这个学生,您第一次对他有印象,是什么印象?
裘法祖:真正见到认识的时候,我们还不是很清楚的,毕竟那时人很多,你知道吧。
主持人:那时候本科生的时候,就听裘老的课?
吴孟超:对,很多学生那个时候,我就听他上过课。
裘法祖:那时候是梯形教室。
解说:那时的裘法祖刚刚带着德国太太回到上海,受聘于母校上海同济医学院担任外科教授。解放初期,我国的外科仅限于做阑尾炎等一些小手术,而在德国就担任了外科主任的裘法祖从头到脚都能开刀,他还率先提出把大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奠定了今天医学里的专科概念。裘法祖回国不久很快名扬上海滩,他的盛名更是在学校远为传扬,在众多学生中,一个从马来西亚回国的华侨学生更是把他视为心中偶像,他就是当时21岁的吴孟超。
吴孟超:我们对老师的印象深,我就觉得他,一个挺帅。第二个,从德国回来,上课的时候讲得很有条理,学生听得很清楚。
裘法祖:因为我讲课的时候不用稿子。
主持人:那时候是不是觉得,一个外科大夫能像裘老这样, 人又帅、又精神,还有一个德国太太。
吴孟超:德国太太那时候我倒是没听说。
裘法祖:我回来的时候,白大衣、白裤子、白皮鞋,都是从德国都带回来的。很有气派。
吴孟超:非常有气派那个时候,所以我们学生里面议论大家在一起,觉得这个老师,说他将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都想做外科。
主持人:因为这个所以都想做外科?
吴孟超:那时候我是想做外科,一直想做外科。
主持人:这样有了裘老师在这儿,您更想做外科了。
吴孟超:就是,但是有一个教务主任,这个教务主任也是眼科教授,要毕业了,要留校,结果我去求他。结果他说,到现在我没忘记掉,他说你看你的个子长得那么矮。
主持人:说您矮不能上手术台?
吴孟超:能做外科吗?他说。我气得要命,因为戳到人家的短处,所以我拔起腿就跑了。
解说:吴孟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因为162的身高而失去了留在裘法祖身边的机会。这时,恰好第二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招聘,吴孟超被那里录取了。1954年,在他工作的第 5年,第二军医大学聘请裘法祖来做兼